关于职业院校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
徐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维,. 关于职业院校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J]. 生物学报,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7.
摘要:
随着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高速发展,从1984年全国5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到现如全国逾百所高校设有医学检验本科,并且招生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输出人才的专业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个大环境下,虽然有第三检验机构的兴起、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科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整个行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第三检验机构出于提升自身层次、水平和人力资源梯队建设的需求,在招聘检验岗位高校毕业生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这个背景下,职业院校检验专业输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明显下降,就业的压力也明显增大,考证通过率也有所降低,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对医学检验专业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科目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现状分析和改革,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操作能力、考证微生物检验的得分率、拓宽其就业方向和提升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竞争力为目的,探讨的教学方式改革,探讨教学改革。
关键词: 改革;信息化;教师;多元化
DOI:10.12721/ccn.2021.157117
基金资助:

为提升职业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竞争力,对医学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的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进行现状分析和改革设想,通过调研明确改革方向,构建契合改革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合理利用和整合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一门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和防治原则的学科,是医学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而职业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师生普遍反映微生物检验技术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内容极为琐碎,知识点繁杂是一门很难掌握的专业课,而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检验士的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是一门短期内难以记忆,难以攻克,极易丢分,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就业方面我们调研了近50名国内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专家,他们的反映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新项目接受能力不高,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征性生化试验记忆混淆,病原微生物的临床诊断思路匮乏,独立学习能力差。在其它可从事微生物检验的行业如环境微生物检验、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等领域,又由于教学中很少涉及相关内容,并且学生也缺少实践创新能力,所以也缺乏核心竞争力。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相对理论学习的枯燥,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喜欢直观、可动手的实验课。所以实验操作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还可以极大的促进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论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直观的建立起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的理解和记忆。但目前职业院校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部就班地参照实验教材进行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的演示,学生在实验课中通常也只是被动接收老师给予的实验流程进行验证性实验,这样会导致整个实验学习过程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甚至有不少职业院校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和某些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较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存在极大生物安全隐患,导致很多实验项目都难以开展,学生在实验课时经常在进行重复性实验,这样的实验课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能力是及其有限。

二、改革微生物检验教学体系

(一)通过调研明确改革方向

首先通过调研获得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针对微生物检验技术面向的岗位群,根据不同的岗位拟定学生相应的培养目标、考证目标、职业定位,然后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对拟定的培养目标、考证目标、职业定位进行分析,最终共同确定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的改革目标,依据确定的改革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标本检验模块”,并仔细列出每个相应模块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创新要求,并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将课堂和实验室、现代化信息手段有机结合,以标本为主线,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给学生创造出能看、能动脑、能操作、能创新的教学环境。

(二)构建契合改革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教师需端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坚持以实践带动理论学习,带动创新思维,带动考证,带动就业理念。由于教学内容会在原有的针对病原微生检验上添大量的添加了环境微生物检验、食品药品微生物检验、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等的理论及操作,所以教师必须提前进入相应的学生就业岗位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学习,并且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建设针对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方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下,编写校本教材,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改变现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串联者,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永远不可能在学校就把所有的知识学完,所以学校教必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三、结语

利用具体实践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总体质量,增强其考证的通过率,还为学生不仅是在考临床医学检验士还是微生物检验士、理化检验士等卫生资格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并且增设学生对实验创新的设计环节,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其就业范围,满足其职业定位和社会的需求,提升职业检验专业学生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俞颖,钱丽丽,胡正军,等.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101-102.

[2] 陈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03):12-14.

[3] 李林珂,窦会娟.综合性实验在药学系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89-90.

[4] 吴爱武,蒋月婷.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02):311-313.

[5] 王婧,向华.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05):61-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