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熊功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熊功平,. 浅析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生物学报,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3.
摘要:
微课,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材料,它诞生于当前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当前微课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一种新型的知识载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关系,通过微课的概念、意义、制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解析,最后提出微课在实际中应用的一些方式方法,主要就微课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微课教学;高中生物;有效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33
基金资助:

微课全称是微型课程,顾名思义,是对课程核心知识的提炼升华,发展到目前,算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教学媒介。目前在我国各个阶层的学习中均有广泛的受众。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了解生物学科史,展开对生物实验的探究学习。微课的出现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由于微课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对于生物知识的描述也更加直观,因此可作为课堂教学重要辅助工具之一。

一、开展微课的意义

(一)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不同于课堂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进行微课的应用,以便于学生选取相应的资料进行参考。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接收教师传播的知识,还能够自主地对课堂所授知识进行预习和巩固。它可以将课堂的重难点进行分类整理,与教材相联系,协助学生系统学习对应的知识。由此可见,微课资源是可以很容易被学生利用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独立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升华,它以短视频为载体,用声音和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比较来说,微课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自然也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微课学习时,学生不再需要通过枯燥的板书来获取知识,教师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说,最能凸显这些特点的便是实验教学阶段,在开展实验教学课程时,有时因为学校的实验设施配备不齐等问题,难以开展现场实验,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微课的运用,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视频资料对学生展示生物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掌握对应细节,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延伸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受紧张的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往往是处于相对封闭的校园中,与社会接触较少,但高考出题往往又与社会联系密切,二者有时难以把握。因此,开展生物教学时进行更加广泛的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极为必要的。而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部分知识点与当前社会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度的分析,教授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印象。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一)加强课前预习

上文提到过,微课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对于生物学习来说是极为必要的。高中生物课程从整体上来看,知识点繁多,体系杂乱,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大都孤立存在,相互之间没有逻辑性,这也导致学生在长久的繁重学习下容易对生物产生厌烦的心理。而使用微课这一手段协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够以视频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欲望。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前分享相对应章节的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分子与细胞”这一章节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找寻相应的生动有趣的视频微课,让学生对细胞结构产生直观的印象,初步形成细胞结构的知识脉络,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地深入讲解。

(二)辅助课堂教学

微课可以起到促进课堂开展的作用,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播放,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班级氛围,以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形成符合本节课教学的学习情境,进而切入本堂课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微课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疑难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易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开展“人类染色体”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动画来将学生引入到课堂,通过询问“染色体最终的变化”进一步将课堂带入到教学主题中,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在面对其中细胞分裂图这一容易混淆的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细胞的分离视频来直观地展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对其中的一些重难点进行解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各个时期分裂图像的印象。

(三)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也占有一定的分数比重。因此,对于实验教学,教师不能忽视。但受限于实际,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的实验,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提供相对可靠的实验场所,不能使学生直观地接触到实验器材,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教师的口头讲述不能够让学生真正清楚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只能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讲解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蛋白质、脂肪等变色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应的微课视频,和同学们一同观看,并在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找寻实验失败的对照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实验的特征,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了解。

三、结语

当前微课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一种新型的知识载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微课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是能够取得很大的成效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的灵活运用,辅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但微课并不是万能的,教师要根据当前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对微课资源的合理分配,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整体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柏龙,张致军.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创新[J].(科学教育),2020(2):49-51.

[2]吴锦锋.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1(21):277-278.

[3]高悦龙.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2019,12(12):137-138.

[4]赖和英.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 [J].高考,2020(3):78-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