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帮助预习新知
在生物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用预习的方式,学生能够事先对教科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尝试进行独立的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对难点进行标注,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重点突破,进而提升授课的效率。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以课程内容和预习结果为依据,来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从而建立起一个适合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让他们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对一些生物知识点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比如,《被子植物的一生》课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先做好准备,然后再画一张思考导图,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的东西有更深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本课程主要是让同学们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历程,植物的生长所必需的条件,植物的构成要素,以及植物的内部构造。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引导同学们以绿色的成长为起点,以绿色的成长为起点,以种子萌发——根系的成长——茎叶输导——开花结为四个步骤,来探索绿色的构成要素,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从而构建一张条理分明的思路导图,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顺自己的知识架构,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通过与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理解相结合,学生对课本内容展开了全面的认知,从而激发出了他们的探索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信息阅读能力和整合能力,从而推动了他们的有效学习[1]。
二、思维导图帮助突破学习困难点
在初中生物学新课教学时,有些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从最优的教育方式出发,让孩子们更容易地进行学习,保证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品质,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在《植物的生殖》这门课程中,由于“观测种子的结构”属于实验内容,因此,在进行这门课程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人更是无法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在其辅助下,首先整理出实验教学的重点,然后再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运用思维导图时,首先要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基本构架画出来,这样才能对实验内容有较好的认识。在要解决学习难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同学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对比观看思维导图,并相互进行讨论和分享,加强生生互动。
三、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巩固训练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中,由于生物知识相对于其他知识而言较为残缺,而且有些知识点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并且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注意力,才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在教学完毕以后,我们要检查学生所学到的东西,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他们进行知识的巩固,指导他们反演,画出思维导图,并将所学到的东西填满,在导图的分支中,设计出对应的综合性习题,指导他们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通过思考导图,可以让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对这一节课中,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检查,它属于一个倒推学习的过程。
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按照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画出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基因的概念,染色体、 DNA与基因的联系,基因对基因的影响,基因对基因的影响等等。学生要将其融入到思维导图中,并让其自己画出来,然后在画完了思维导图后,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更好地测试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四、妙用思维导图,高效建构知识
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零散”的知识组合问题已成为影响生物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思维导图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高效的处理,它利用一种辐射式的、层层递进的方法,将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老师要将思维导图的整体功能发挥到最大,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某些零散的知识进行组合,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帮助自己深入、高效地学习[2]。
例如,在教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时,教师就让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关键要素,设计思维导图,整合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在各个章节,有些知识点教材明确指出来了,有些知识点则需要学生归纳和总结。这个时候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明显体现出来了。教师先是罗列出了藻类植物,关于藻类植物的特征则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之后教师又展示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并帮助学生明确苔藓植物没有根,但是有茎和叶,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到现在为止,这些知识点都比较琐碎,看不出内在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先将实验所得和关键知识点都写下来,进一步研究之后再进行分类。接下来,教师又开始介绍种子植物,并从种子植物延伸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及它们的特征。这时,知识点间的联系渐渐凸显出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种子植物,那之前的三种植物有没有种子呢?他们可不可以归类在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又仔细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梳理碎片化的知识点之后重新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了植物类群的思维导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整合碎片化知识点,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还让学生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建构起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得更加系统和深刻。
五、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格外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重点从课前预习、梳理知识内容、突破学习难点、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这五个方面,努力让思维导图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发挥出最佳作用,助力学生的高效率、高质量学习。
参考文献:
[1] 郑丽燕.运用思维导图策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14):145-146.
[2] 王欣.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