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依据生物课本中的内容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生活化、体验化、趣味化和探究化,以达到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使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一、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习题等引入,引发学生探究生物乐趣
设疑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例如《DNA分子的结构》,学生观看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像图。可创设问题:1.螺旋结构有双螺旋,三螺旋,那么谁在外部构成骨架?谁在内部形成碱基对?2.碱基对配对时有何规律?3.为何是螺旋状态,两条DNA单链是平行的还是反向平行?4.你是否能根据模型,以小组为单位拆分模型,逐渐展示出DNA的基本单位,单链结构,平面双链,立体空间架构?5.能否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继续发现并总结出DNA的特性?
二、基于科学史类的情境创设
科学史主要指与教学主题有关、与学生已具备知识基础有关的生物发展历史,合理处理使其成为趣味化的情境。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实施介绍,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完全投入,因此,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史创设情境,大量的收集史料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与展示,甚至是对相关关键点进行覆盖与隐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具备的信息与知识实施推演。
例如,在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实施教学时,在具体教学中,生物教师可通过PPT对意大利的科学家所研究鹰的消化酶产生的作用进行呈现,并将科学家的生平及其研究原因以及过程进行讲述,并提问:“科学家为什么要把肉放入金属笼当中?肉块是被什么物质消化掉了?”之后,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提问,跟着生物教师的思路实施推演,并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找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开展酶知识的学习。通过该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对科学史进行科普,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中思路的严谨性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三、基于体验类的情境创设
高中生物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运用和课堂主题有关的体验情境开展教学,通过小实验或小活动实施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还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但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注重适度性,防止出现忽略主题而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与教师共同进行抓直尺动作,对其反应时间进行测量并记录。通过小活动的开展,学生就会对神经调节的具体内容有了相对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小活动中都有哪些器官参与了?这些器官在小活动当中扮演什么角色?等等,学生根据体验活动,学习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又如,教师在“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如果兴奋只通过电信号进行传导,通常用不了这么久,那多余的时间到哪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探讨,就能够充分掌握该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从小到大,从父母启蒙到社会历练,或多或少会掌握一些知识,但是并不专业,因此在新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精心的设问是关键。例如引导学生探究:在讲授“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教师先简要介绍噬菌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菌侵染细菌的过程,然后就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1、实验中进入细菌体内的和留在细菌体外的各是什么物质?2、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一个噬菌体的DNA分子,后来却出现许多噬菌体的DNA分子?说明了什么问题?3、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噬菌体DNA分子,为何细菌体内出现许多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4、侵染前亲代噬菌体DNA分子与侵染后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的结构完全相同,说明DNA分子结构有何特点?5、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一个噬菌体的DNA分子,却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且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完全相同,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处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知,这样的思维才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又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中,因为与该节有关的化学知识没有学到,教师先介绍两种化学基团氨基和羧基,然后将P20页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呈现给学生,学生仔细解读,找出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书写出氨基酸结构通式。初步建立了氨基酸的概念,而氨基酸又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它如何组成蛋白质,那么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过程也能迎刃而解,接下来的多样性原因也好理解了。本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对提供的素材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既要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紧密联系,又要是一些具体的隐藏的有待学习的概念,还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操作来加深印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通常可以使生物课堂更加活泼、生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关注教学内容和创设情境的有效结合,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而且还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探究生物知识。同时,情境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并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体现,从而使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任晓虹.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学报,2020.
[2]钟蔚涛.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举措[J].当代教研论丛,2020(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