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随之出现了新的要求:“高中生物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能。”所以,在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详尽、系统的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情感和能力素质,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核心素质,就是指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一种基本的技术能力。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存在着特定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中学生物学》的课程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植物、动物、人类等多个学科。在课堂上,生物教师必须自觉地把教材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结合,强化自身的价值观念,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并能主动地进行探索。具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进行正确的认知,对其进行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在其价值观念的高度上,正确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进行辩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确立和确立科学的生命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尊重生命的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不是单纯的书本,而是以事实为依据,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而细致的科学论证,从而探索出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规律。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思路和观念,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将僵化的生物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身上。由于生物科学的传统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头雾水,手足无措。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没有找到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且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很多高中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有关生物学的知识,对生物学的了解也比较肤浅,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从而导致他们对生物学的认知和学习产生恐惧。因此在后续的科学技术教育改革中,一定要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生物知识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们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端正他们学习生物的态度。
三、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渗透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观察
生物是一门依靠观测与实践的实验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周围的简单对象开展考察活动。考察对象既可以是类似于标本,物体,视频等,同时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活体动物和植物,及其他身边的生物。因此开展实际有用的考察活动,是学生掌握生物表象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生物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对生物相关问题的基本识别与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在浅层认识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进行强目的性的考察活动,进而在这种方法上对具体问题逐渐由浅入深地展开剖析与研究。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极大联系的,唯有通过教师对孩子实施科学的、适当合理的指导,方可切实使孩子们养成独立观察的正确习惯,以及了解问题探究中的规律性内涵。
2.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阅读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手段。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提供三种方法和途径供学生查阅课本。一种是预览阅读。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将要出现的知识重点及其问题与困惑,以便使他们的课程教学形成重点。第二是教师课堂过程中的阅读,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讲述,正确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定律等,以提高对知识点的整合,掌握与运用有关知识;第三是教师课外阅读,同时整理与利用,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老师从教学中向研究型老师成长的转变,老师的科研水准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更具有实效性。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多的专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技术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思想道德水平也比较高,在进行教学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知识能力,不断地进行学习与探究一些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们才能尽量从各种形式的生物课堂中获得最大化的专业知识,教师们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生物课堂中。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综合素养是否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越高,他们所授课的内容和方式越多,他们就能够吸引他们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潜移默化中也就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习技巧。
4.做好教学引导,强化生命观念认识
学生们学习了生活知识之后,就已经掌握了生命观念。但是,掌握生活的知识只是培养人生观的最基本的步骤。为了加强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工作。在解释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命观念的渗透,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生命理念,明确生命观念所包含的内容,提高生物意识的意义。另一方面,运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命观念的认识,也是培养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利用所学。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创造更熟悉的问题情境。同时,做好学生指导工作,及时给学生提建议,帮助学生答题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生活知识的自信心。
5.开展教学实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正确、高效的实验。向同学们讲解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热点话题为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在身旁主动跟进和指导,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并丰富自己的实验体验。
结语
在高中生物核心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要克服种种困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教学与核心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先明香,伍春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8(10).
[2]唐谨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孙茜.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陈佳佳.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