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单元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教学要素为基础,二次开发教材内容,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整体建构生物认知,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建构整体认知,顺其自然发展相关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时,教师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抓手,确定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制订单元教学策略,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
一、研读教材,确定单元内容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资料,是教师实施生物教学的依据。研读教材,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教学内容有效性的关键。在实施单元教学前,教师以教材单元内容为基础,认真研读,确定单元内容。“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繁杂,对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是难以掌握的。在研读教材时,教师先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确定单元标题,再列出各单元包括的具体内容。如“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包括四大知识点: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干、鲜重最多的元素;细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干、鲜重最多的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然后,教师分析每个课时具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其关系,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助力单元教学落地。
二、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生物单元教学的指导,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指向。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结合体现。由此,在实施单元教学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探寻单元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的联系,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内容,助力学生有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发展情况,学生在参与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形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对此,教师以此为指导,分析教材内容,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生命观是学生学习生物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从细节到整体,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感受生命的物质性和统一性;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了解水的作用,形成“水是生命之源”的观念;了解糖类和脂肪的作用,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三、围绕素养目标,制订教学策略
(一)重视概念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所谓的生命观念是指应用生物学概念分析、解释生物学事实,认知生物本质的理解。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依托。对此,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研读教材,挖掘生物概念,应用相关策略,如概念图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生物概念的过程中,形成生命观念。以“核酸的结构”为例,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核苷酸是由什么组成的?”“根据五碳糖、含氮碱基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几种?”在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走进生物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发现问题答案,初步认知核酸的结构。首先,教师鼓励学生作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完善答案,进一步认知核酸的结构。其次,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动手制作核苷酸分子模型。学生制作模型的过程,正是展现认知所得,完善认知的过程,便于透过直观模型,进一步认知核酸结构。在学生制作的时候,教师巡视课堂,对每个小组给予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小组毛遂自荐,展现本组模型,并就此集体探究DNA和RNA的异同之处,由此深入认知核酸结构及其特点。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建构模型,认知生物概念,还可以使学生顺其自然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生命观念。
(二)组织探究活动,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实践表现,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机会,使其通过亲身经历,掌握生物知识,积累科学探究经验,锻炼科学探究能力。以“细胞中的无机物”为例,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呈现与水和无机盐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使他们对水和无机盐建构了初步认知。在学生设计出实验后,教师鼓励他们分享,集体交流,完善实验方案。之后,教师抽出充足时间,引导学生操作实验,获取实验结论。如此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锻炼科学探究能力,一举两得。
(三)联系生活实际,树立责任意识
生物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课程标准》倡导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生物,应用生物解决生活问题。已有实践证明,实施生物生活化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因熟悉的生活现象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掌握生物知识,尤其自觉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树立社会责任感。由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探究。以“蛋白质的功能”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先利用课件呈现“大头娃娃”图片,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头娃娃’是如何造成的?”“大头娃娃”本就是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在问题的作用下,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顺势提出其他问题,如“阅读教材,分析蛋白质有哪些功能”,此时,学生会将“大头娃娃”和蛋白质建立联系,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应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由此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四、结语
总之,在实施高中学生物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单元内容为基础,梳理单元内容,设计单元目标,确定单元策略,由此开展单元教学活动,驱动学生探究生物,掌握生物知识,发展相关能力和品质,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艳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刘华.高中生物主题单元教学深度学习过程的构建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2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