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要紧跟教育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既是对教师教学的帮助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清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有关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教学有效性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学交往等几个方面,如果说这是一节高效的生物课堂那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将会做到极致,同时,还需要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在生物教学中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问题性,作为理科科目,生物首先具有理科的强思维特征,为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借助问题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次,探究性,在生物学习中如果单从字面知识角度入手,则可能无法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这也就要求学生在进一步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通过探究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最后,实验性,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涉及内容是比较多的,很多的知识结论和原理都是在大量的实验中形成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还离不开实验性这一特点。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身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这不仅仅表现在生物知识学习难度上了一个层次,更是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高考压力,整个时期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效的生物课堂不应以教师为主体而开展,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生物知识学习及问题解决的主动性,给学生带来一个更加轻松的生物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生物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效率,更是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比如,在高三二轮复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在复习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时,教师可以把该模块内容均分,然后再把班上同学平均分为相同的份数,每个组负责该模块内容的一部分,课上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本组的分工,根据分工情况课后整理相应内容,再给学生们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思维导图的讨论、辨析、汇总,教师巡视、指导,接下来用3-4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上台依次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仔细的倾听思考,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评价等,最后教师再给优秀的小组一定的学习工具作为奖励。在这样的复习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自己主动去“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激发了出来;其次,也突出了学生动脑去“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了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激励学生继续探索;第三,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把高中生物知识的“杂”“多”“乱”变得井井有条,同时增加学生间、师生间的友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运用情境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境,进而使学生逐渐融入教学中。
例如,在进行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新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歌曲情境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在这首歌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的美,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这首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体会这首歌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从这首歌中我们所能了解到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都有哪些?有青草、阳光、白云、大雁。那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有哪些?生态系统包括几个方面等等,通常这首歌曲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出有关生态系统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教学,高中生物知识的跨度和范围是相对较大的,很多知识往往都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吸引下进行生物学习。
比如,在进行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2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排队做核酸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图片里是大家很熟悉的排队做核酸的场景,那你们知道什么是核酸吗?“为什么做了核酸就知道你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核酸就是DNA吗”“核酸可以怎么分类”“核酸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导入,让他们觉得核酸并不是什么神秘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可应用的情境手段和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宜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紧张的知识学习和高考的压力之下,学生不得以将兴趣抛之脑后,全身心地投入机械式的知识学习和刷题中,这导致学生在压力之下,学习效率非常低。而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如果对一件事缺乏兴趣,多么新颖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课件也无法令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的兴趣没有了,学习任何东西都会感到索然无味,因为这个东西没有办法让学生感到内心的愉悦。因此,即使在高中教学任务与教学压力较大的背景之下,教师还是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有效地实施生物教学,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3节《免疫失调》的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过敏的照片,接着向学生提问,“班上有没有同学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或者一到春天鼻子就很痒,喜欢打喷嚏的”“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了吗”学生们通过预习,肯定会回答,这是过敏了,紧接着再问“你们有过过敏的情况吗?”“过敏的人有什么症状?”“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我们要如何预防过敏?”等问题,运用过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及过敏反应的机理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绘制过敏反应概念图,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思维,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逐渐引导学生展开知识难度上升式的探究。
三、结语
生物教学对学生认识自然和了解自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教学理念下,为了能够切实地减轻学生负担,真正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只有调动起学生知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才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积极地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找出一条更加高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温亮.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6):90.
[2]卢晨欣.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