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培养学生方面,教师要坚持改革和创新,并在探索和创新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将思维导图导入课堂,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多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和要点,并通过归纳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学业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生物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学习生物的目的不是掌握生物的定义和理论本身,而是为了培养生物思维能力。而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则是在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而一张合格的思维导图,则是要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生物思考能力[2]。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通过绘制的方式,把老师讲授的重点内容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在各个重点之间加入不同的线条,把零碎的生物知识编织成一张大网。思维导图对学困生的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可以通过图形、色彩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所要记住的内容。
二、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应用的具体对策思考
1.注重在预习活动中使用思考导图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同学在课堂上没有提前预习,在课堂上无法跟上老师的步伐。即使有些学生在课前做了预习,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物体系。而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预习中,可以大大提高课堂预习的效果,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物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预习作业,并对预习对象进行明确的预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索[3]。在预习前,教师要对预习内容进行反思与联想,激发其原有的知识库,对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并将其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预习转变,做到以旧为新。在预习新知识时,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同时,画出思维导图,从预习目标向外延伸,通过对课本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用关键词和符号勾勒出整个预习框架,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是一种由宏观到微观、由主体向分支的有效预习方法。
2.结合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图形的接受能力,要远远超过对文字和理论的接受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课本上的知识。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并能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每一章中设置了一个重点和难点,最后由这些一个个的点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导图,让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可以把所有的知识都绘制成一棵树,把每个节点的知识都看成是树的分支,在给学生讲解之前,先向学生解释这些知识的节点在哪里,然后在课堂上引用思维动图,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强化学习主体性,准确把握关键词
在运用生物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全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教学和示范,鼓励和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也要注意掌握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4]。如果教师采取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或程序,那么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有效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任务情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整合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在完成了学生的思维导图构建工作之后,老师对其进行集中展示。
3.掌握单元归类整理方法
在对单元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时,教师在制作思路导图时,不能以单元题目为支点,而要将单元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其进行综合分类和组织。所以,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刻地反思,在单元式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总结,从而增强其运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的复习质量[5]。比如,在进行“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复习时,笔者将复习的内容和重点知识的内在关联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有关性的问题,让同学在复习时进行反思和整理,包括:从总体上讲,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什么?从部分的观点来看,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理论可以列出的?最后系统思考如何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整、简洁地归纳出来?通过与上述相关问题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该单元的记忆,并将其重点内容一一列出。其次,教师要求同学结合教材的知识进行综合,找到本单元的关键字,并最终形成思考导图。不管学生使用何种思维导图,作者都会在他们独立完成后,适时地进行沟通和互动,以促进他们在沟通中的自我修正,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知识网络。
4.应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
学生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时,面对着复杂多样且陌生的知识点,往往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学习也会变得没有头绪。教师在此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高中生物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增加了其可视化程度。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系统条理化,促进学生在每个环节的知识细化。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整合对比,促进前后知识点的良好衔接。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准确的定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积累和发展。
5.应用思维导图,拓展相关知识
学习不能只看书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思维导图的功能是把已有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特定的图形结构进行扩展,从而达到更完善的目的,并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相关拓展,提高学生知识储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经验,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生物知识系统,并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富强.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2,5(5):123-124.
[2]杨俊生.高中生物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探讨[J].科普童话·原创,2022(1):56-57.
[3]苑增英.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40):134.
[4]徐海霞.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6):2.
[5]韩敬玺.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亚太教育, 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