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蒋晓兵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蒋晓兵,.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J]. 物理进展,2022.5. DOI:10.12721/ccn.2022.157141.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方法,则缩短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教育改革后,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适当创新和改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抽象思维;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41
基金资助:

一、围绕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

教育改革后,课堂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现在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朝夕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教师应改变原本的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活动。[1]例如,“曲线运动”一课中有两个教学要点: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多是进行简单的理论推导,就将得出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虽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但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曲线运动的视频,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运动有哪些共同点,随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曲线运动的定义。由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曲线运动的定义不够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水滴从雨伞中飞出,以及用切割机切割钢铁产生火花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雨滴和火花的运动轨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物理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受到挫折而产生畏惧心理。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这更是大大打压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2]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圆周运动”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用细线的一端系住粉笔,粉笔在竖直卡片内绕细线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观察粉笔的运动轨迹,并将运动轨迹画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总结圆周运动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圆周运动的实例。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增加物理实验课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够通过观察或联想深入分析,从复杂的题型中找到解题思路。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物理实验课时,引导学生主动操作物理实验[3]。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实验的高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需要建立设施完备的物理实验室,保证每个学生可以拥有独立的实验器材,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完成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实验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师应提前给学生发送预习提纲,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对公式、定理、猜想等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教师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课时,要提前准备纸带、打点计时器等实验器材,并进行示范操作,将实验器材一一安装好,学生则要认真观看,并按照教师的操作流程自行安装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学生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的附近;接通电源后,重锤带着纸带下落,打点计时器也会在纸带上打好点。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学生要重复做几次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会因为操作不当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教师不应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学生在回忆操作步骤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外活动

教师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不能让他们受到定式思维的影响,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所讲解的内容合理设计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探索,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中,教学重点是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学生学习过向心力、圆周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知识,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如果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向学生讲解知识,难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为此,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铁路附近观察火车拐弯,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游乐场玩过山车。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思考这些运动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经过亲身体验后,学生会对这类运动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曲线运动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圆周运动需要有向心力,那么过山车是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呢?”学生要根据问题自主分析和总结规律,这样才能够有效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优化教学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起点,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从而增强其思考实践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其在思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设计问题是应用问题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需要从教学重点与难点出发,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以问题调动学生运用抽象思维方法进行思考,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践培养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入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习题及“数形结合思想”,调动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去分析物理图形,使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掌握判断推理的技巧与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视力度,促进自主探究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有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必须提高对实验模块的重视程度,推动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和掌握[4]。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重视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究机会,带领其走入实验室进行操作探究,引导其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并自主完成相应操作,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科学的结论,从而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物理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保证其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20(S1):80.

[2] 任明鉴.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38-39.

[3] 韩萍.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32):100-1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