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必备的素质。艺术修养是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内容,职业发展也包含了艺术修养提升。艺术修养提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还是现代企业人才选择时重要的衡量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校企协同发展基本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共生的目的,推进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一、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
艺术修养是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与能动创造的能力,主要包含对艺术的理解、艺术知识的掌握、艺术鉴赏和艺术发展规律等内容【1】。马克思认为:一个人要想得到艺术享受,其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乐感的耳朵来讲,世界上再美的音乐都是毫无意义的。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中,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业内最好的专家。职业发展主要包含了横向与纵向发展两个层面,横向职业发展是追求职业目标所必须达到人生追求的广度,纵向职业发展是以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结果为导向,追求职业发展高度的过程。
美国普金斯大学心理教授、著名职业指导专家John Holland在职业兴趣理论中强调了职业目标与职业兴趣高度统一,职业兴趣是激发职业发展的根本导向。该理论强调了职业生涯探索进程中自我能力、兴趣和自我价值的探索,明确了人在职业发展中更加重视职业以外的兴趣,艺术性是职业兴趣的重要体现[2]。个体在发展中都具备相应的艺术特异性,艺术性是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兴趣。从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的定义来看,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艺术修养是职业发展目标实现进程中必要的内容,职业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包含了艺术修养。(1)艺术修养是职业发展中重要的内容。艺术修养强调个人艺术能力,是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艺术修养源于积累和文化熏陶,是个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时期的积淀,更加注重个体素养的外在体现。职业发展是个体实现职业目标完成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职业发展是艺术修养的融合剂。职业发展更加注重个人素养外在体现,是艺术修养由内而外的本质散发与体现,围绕职业发展目标的个体必须彰显出综合发展素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职业目标的顺利实施。因此,艺术修养是职业发展的特殊兴趣,是职业发展中的个体表象,个体在职业发展中也将促进艺术修养的发展,为实现高职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共生奠定基础。
二、艺术修养融合与现代企业选才
艺术修养与现代企业人才选拔主要是基于校企协同发展阶段来讲,校企协同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模式,是推动校企文化协同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重视校企协同下文化协同发展是企业将多元化文化转化为企业经营优势的重要途径,逐步缩小企业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共享的目的。重视校企协同效应,强化资源整合,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选择观深度融合。推动艺术修养与现代企业观念融合主要基于艺术修养培养对学生本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现代企业人才观更新两个层面。
艺术修养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学生艺术修养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职业道德建设。(1)激发学生创新精神。《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人才教育观念融合高职院校艺术活动开展,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学会在生活中找寻源于本真的乐趣,从而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大多数都是源于音乐的启发”。生活中缺失了艺术将失去美丽的幻想,以美启真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增强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将“美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指示中20多处提到了“美”。艺术修养是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维度。艺术修养不仅是学生内在修养的体现,在群体活动中彰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学校组织的各项艺术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学校平台锻造相应的艺术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强化艺术活动本身与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以艺术平台和艺术活动为载体,将学生的主动性、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统筹起来,从而获得全面发展;(3)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艺术与思想道德密切关联,道德是艺术和教育的最终目的,艺术修养提升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息息相关[3]。每个艺术作品创作背后都将蕴含着时代价值趋向,强化艺术修养提升可以通过价值导向影响学生的思想,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快速形成时期,重视艺术修养提升是院校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是我国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校企协同文化视域下将职业院校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和职业发展融合起来,必须从企业选才观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当前,现代企业的选才主要集中在职业技能、思想道德和艺术特长三个层面。其中,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是企业选才中显性观点,艺术特长是隐性的影响因素。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晓飞副教授认为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人才发展中的趋势,重点强调了艺术修养在未来人才教育和人才需求中的重要性[4]。智联招聘在2017年在职场热点栏目针对“人才特长与企业招聘”统计分析中显示:98.6%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具备一项艺术特长的人才。67.3%的学生借助自身的艺术特长在企业应聘中脱颖而出[5]。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软实力。艺术修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活力因素,更是企业品牌形象的推动者。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多元化文化背景下,艺术人才需求和人才艺术追求双向发展,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大型企业中重视具备艺术能力人才的选拔,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具备特殊艺术修养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因此,未来企业人才发展与选拔必然从单一的技能型向综合素养发展,向艺术特长人才倾斜。在校企文化协同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艺术修养培养与企业现代人才选拔观念和企业文化建设不谋而合。推动职业院校人才教育持续发力必须融合现代艺术修养职业观,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高职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的融合的现状
在校企文化协同和企业现代人才观视域下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职业发展导向。主要表现在重视学生艺术修养提升和职业导向两个层面。(1)艺术修养提升。以现代人才培养为指导,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以课堂为载体丰富学生艺术涵养。搭建艺术活动平台,重视学生自主性培养。利用智慧校园网络建设,打造集生活、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能力提升阵地,共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2)职业发展导向。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更加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导向。重点突出校企职业融合,打造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6]。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艺术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程度不够,出现融合脱节的现象。主要以现在学校双向融合不够和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不强两方面。(1)学校层面:双向融合程度不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在高职院校层面得到高度重视,但目前仅仅局限在艺术修养培养和职业导向单一发展层面上,尚未形成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双向融合的格局。尤其是将艺术修养纳入学生职业道德规划中落实不到位,校企文化协同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融合程度不高。“融合脱节、共生乏力”是高职院校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和职业发展最突出的表现;(2)学生层面: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生源复杂、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学识修养相对不足是高职院校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高职院校通过单招和注册招录的学生,技能意识较高、文化层次相对较弱,学生本身的艺术修养、学识修养不足,主动参与艺术修养提升的观念不足。学生拥有积极的艺术观念,但是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艺术提升基础,总体艺术参与性较低。职业发展理念上,学生更加重视职业技能发展,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客观层面上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理念和方向。但是在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共生层面,存在“前期基础薄弱,后天趋势明显”双重矛盾中,学生长期处于想发展又疲于发力的焦灼状态。
四、高职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共生的路径
从职业兴趣理论和高职学生艺术修养、职业发展的关系来讲,艺术修养和职业发展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相发展的有机统一体。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共生关键在于“融合”和“共生”,学校必须坚持企业现代人才需求观为导向,加快融合发展之路,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主动意识,实现共同发展、双向推进的目标。以融合促共生,以共生实现双向交融的目的。
坚持高职院校双向融合,打造新型融合模式。未来企业人才观和人才发展方向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模式,将学生艺术修、职业发展统筹起来,拓展校企协同外延,强化艺术修养提升和职业需求双向融合。(1)整合学校教育要素,打造融合阵地。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建立组织保障,统筹院校人才培养新理念,推进融合发展各项措施精准落实。搭建双向融合阵地,以学校教育为抓手发挥学校教育职能,将职业发展和艺术修养提升纳入学校教育规划中。突出学校文化引导,以艺术特长为基础丰富学校文化活动,将多元化的文化修养与文化保障措施纳入到教育中激发学生活力[7]。同时,科学合理利用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实现艺术文化引导与职业发展导向常态化发展,从生活中、学习上共同保障双向融合;(2)整合企业教育要素,实现教育、需求高度统一。按照《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协同相关规定,将企业教育要素整合到学校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去是实现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8]。将企业人才需求要素和企业文化整合到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中去,以区域教育因素为主导,支持企业文化进入校园,为学校艺术修养阵地建设和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整合企业艺术人才需求元素,创新教育模式,激发校园教育活力,推动高职院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融合共生。
坚持现代人才需求观念,推进双向共生模式。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技能型人才逐渐转变成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需求成为现代企业人才选择的勃然趋势。坚持现代人才需求观念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和模式,更是学生自主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双向共生的重要保障。(1)明确定位,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养。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借助学校平台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明确未来人才需求靶向,重视文化导向和文化综合发展理念,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拓展自身能力;(2)强化实践,明确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把握现代人才发展趋势,强化职业导向与职业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明确社会人才发展趋势。牢固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心态,促进艺术修养和职业发展融合共生。
综上所述,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是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重视学生艺术修养和职业发展融合共生。把握二者发展本质,明确高职院校融合现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营造融合共生环境。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从学生层面推动融合共生耦合发展,实现长效发展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未来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中,必须坚持企业人才需求观念为导向,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与职业发展融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