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是重要学科。现如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除了初中物理课堂品质要提高之外,物理作业设计同样需要关注。结合以往经验可知,物理和其他学科相比,在作业的设置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相同的地方是均是为了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化知识,同时给予教师反馈。而不同点在于,相对于其他学科,物理与生活更贴近,因此需要增加体验类作业。同时还要创新作业布置,借此合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强化学生物理学习成果。
一、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教师进一步改进。首先,学生对物理题目的认识不足,在学习中没有充分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从而导致作业完成效率低下,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其次,教师不能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再次,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学校对物理作业设计不够重视,只是将其看作一种巩固复习的形式[1]。另外,作业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且根据结果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使作业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但目前,初中物理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作业批改不彻底﹐作业大都是机械式抄写和简单机械练习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造成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极性,不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控制课后作业容量
初中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每门科目的任课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聚少成多,过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感到疲累,作业质量也会相应下降。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物理教师不能只顾本门学科的学习,而挤压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或愉悦身心的时间。
首先,物理教师要严格把控每日的物理作业量和作业时长。“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对此,物理教师应将每日的课后作业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其次,在选择作业内容时,教师要注意讲练一致,不设置过多、过偏、过难的题,确保学生所做的物理课后作业能够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每节物理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每次物理课后作业的目的,从巩固基础知识再到提升物理思维能力,步步递进,精选精炼。
(二)设计分层作业
1.根据学情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例如,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强,物理知识扎实,具有极高求知欲和好奇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其布置一些实践操作内容比较多,重视技巧考验,有着较大难度的作业,减少理论方面的物理作业,以免这类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倦枯燥感,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操作;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存在学习障碍,但有着不错学习态度的学生,则应当在布置物理作业的时候,适当降低难度,遵循查漏补缺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作业相结合,既要帮助学生增长物理知识,又要使之具备一定的物理操作能力,从物理学习中找到乐趣[2]。
2.根据物理作业特点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基于作业类型、内容,来划分作业范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课内作业,另一部分则是课外作业。对于物理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应当多布置一些课内作业,这样当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能够予以辅导。另外,还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要求来进行分层设计。
例如,在学习功率的时候,可以让物理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功率概念即可,因此在为其布置相关作业的时候,可设计为“认识家用电器上的标识”或是“功率的概念”等;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可以为其布置计算功率的相关作业﹔对于优等学生来说,则可以进一步提升难度,让其根据物理图表来分析作业,设计功率图。
(三)设计生活化拓展作业
初中物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要想设计出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物理作业,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便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事例。
以“摩擦力”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冬奥会的冰壶项目中,为什么运动员要擦地板。以此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改变摩擦力的主要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课后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事例并在班上分享,这也可作为物理作业。如此既能提升物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又可以让物理作业不再拘泥于书面形式。此外,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话题,深度挖掘包含物理知识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编创相关的题目作为作业。
再例如,学习重力时,教师可以布置观察课后作业:观察藤类植物茎蔓的生长方向;再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类课后作业:用装水的水杯观察物体,探究凹透镜(近视眼镜)能成什么像,用凸透镜、鞋盒和手机制作简易投影仪等。
物理教师还要重视项目式探究、调查报告写作等拓展类课后作业。例如,在学了机械能后,让学生参观水电站的工作情况;学习噪声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去一些建筑工地、繁华商区,去调查噪声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形成调查报告;可以指导学生对厨房里的物理现象,建筑工地上的物理现象、现代家庭电路等开展项目式探究。
(四)重视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与作业设计同等重要的环节,对课后作业设计的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从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于所做课后作业,如果学生当天知道正误、得到评价反馈,习得效果一般较好;如果几天后才能知道正误、得到评价反馈,习得效果往往较差;如果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对课后作业的评价反馈,那么所做课后作业就成了无效课后作业。可见,课后作业批改中呈现出来的结果应该及时得到反馈与运用。
对于课后作业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批改或相互批改的方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反思,提高课后作业的价值和有效性。针对较基础的典型问题,可采用当堂自主批改;针对物理疑难问题,可采用“交流讨论式”批改。一方面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借鉴他人思路。而对于诊断性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采用面对面批改的方式。在面对面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三步:一是重新审视原来的解题思路(发现错因);二是寻求帮助后进行“二次解答”(自主纠错);三是做好错题纠错笔记(学会反思)[3]。通过“三步”,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提升物理课后作业评阅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需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行物理作业设计优化,不仅要给作业量进行优化,还要注意把控作业内容的难度,与此同时还要丰富作业形式,除了基础性作业之外,还应当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类题目,将书面作业形式和实验操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从而保障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沙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思考[J].新智慧,2021,(03):93-94.
[2]王红梅.关于初中物理分层作业的思考[J].人文之友, 2018:204.
[3]韩光义初中物理:探寻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