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探究
潘国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潘国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探究[J]. 物理进展,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159.
摘要: 物理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践得出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的认识,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
DOI:10.12721/ccn.2022.157159
基金资助:

物理课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物理中的诸多知识点都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所体现,照理来说,学生在面对这样一门高度贴合实际生活的学科,学习起来理应得心应手,但从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物理存在着畏难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实验教学时,和实际生活相脱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授,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采用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对那些能够应用生活经验进行理解的课程学习内容更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理论化的物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使理论化的物理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调动学生物理课堂主动性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学生的物理课程知识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物理知识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程质量

初中物理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并且物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初中生受个人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感到物理知识学习困难。那么,推动生活化的课程教育元素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物理课程知识。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运用生活情境,验证物理知识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验能力越来越成为评价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从目前来看,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物理实验缺乏深入的学习,不能自主展开实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对物理知识进行验证,让学生将物理实验当作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做实验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进行理解。比如,学生可以兑一杯水进行加热,发现水杯中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从而认识到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作“汽化”。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玻璃水杯放在冰箱内,经过半小时后取出,学生能发现玻璃水杯上出现了很多的小水珠,从而能认识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液化”。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热量变化情况进行探究。比如,对汽化吸热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条热毛巾放在桌子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用手触摸桌子,能发现桌子表面的温度降低,从而发现热毛巾中的水分汽化成气体,吸走了桌面上的热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运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展开物理实验,能深刻体会物理知识。

(二)借助生活物品,探究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是让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开展探究活动,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活动,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罗列本节课的主要探究目标。比如,让学生分别对声音的产生、声音传播的介质等知识进行探究。又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学生可以用鼓敲击鼓面,能发现鼓面发生了震动,同时产生了声音,从而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时,学生可以将石块丢入水面,能听到水面发出的声音;可以用嘴来吹灭蜡烛,能听到蜡烛被吹灭的声音。从而能发现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都是可以传播声音的。

(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问题都需要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解决。从目前来看,学生物理学习的场所主要局限在教室中,缺乏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升生活能力,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个鸡蛋丢入水杯中,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不用手去抓鸡蛋就能让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密度这一角度来解决问题。学生就能联想到食盐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因此能在水杯中撒入很多的食盐,然后让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浮力知识来帮助农民选择优良的种子呢?学生首先对种子进行观察,能发现有一些种子颗粒饱满,还有一些种子比较干瘪,并且这些种子混杂在一起,用手挑选的话,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学生疑惑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盐水密度与淡水密度的差异性入手。让学生了解到盐水的密度大于淡水的密度,就可以将种子倒入盐水中,干瘪的种子会漂浮在水面上,饱满的种子则沉淀在水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物理实验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深入体会物理学科中蕴含的趣味,有效增强学习信心。

(四)重温经典实验,培养人文情怀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的经典实验。而这些经典实验,有很多都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开展的。学生通过做这些经典实验,一方面能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能对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的体会,深刻感受物理学家独特的精神品质,丰富自身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物理学上的经典实验展开操作,有效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孔成像这一经典物理实验展开操作。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小孔成像这一实验的典故进行了解。学生由于可以了解到小孔成像实验最早记载于《墨子》一书,从而体会到实验的崇高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具体的实验过程。学生在一张硬纸片上扎出一个小孔,用支架将纸片直立在桌面上,然后将周围的窗帘拉上,使室内不再产生光亮。接着再点上蜡烛,让蜡烛靠近小孔。然后再拿出一张白纸,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时,学生能发现当白纸离纸面上的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由此,学生能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尖将小孔弄大,以便观察新产生的物理现象,从多种角度对小孔成像的实验展开操作。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让学生谈一谈实验心得。学生一方面能体会到小孔成像实验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能感受到古人在物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智慧,从而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物理文化探究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三、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能够搭建起物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物理真正的走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当中完成物理学习,调动生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起科学意识,提高科学品质,提升物理水平,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奕莹.初中生活化的物理微实验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2]解天.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3]朱仲光.让生活走进物理实验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03-1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