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重点开发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体现出生物学科具有的生动性、实用性特点,突显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因此,大单元教学以更高的执行站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摄入、整合和处理角度,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灵活整合分化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使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基础素质训练结果取得积累与优化效应,实现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1]。一方面,教学设计理念得以创新,高中生物教师秉承“整体观”展开学科知识统筹,便于揭示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知识点的结构性。另一方面,学习方式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核心素养培育,实现学习内容的丰富化。此外,高中生物课堂引入大单元概念,教师可以从外部引入新的知识点,以弥补教材不足,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学习内容增加,在密切衔接的“大单元框架”下,能够减轻学习难度和负担。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理清主题层级,规划主题情境。教师应围绕大概念,基于生命观念选取教材内容,确定单元背景,构建主题情境。首先,以大概念为基础确定单元教学的一级主题。如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必修二“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继而以相关的生命观念作为二级主题,如对应“细胞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的“结构与功能观”等。其次,在确定多层级单元主题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主题情境,如“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生命的物质观→果蝇的子子孙孙”。设计“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主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其中主题层级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增加或减少,主题情境要选择利于学生体验、感知、观察的生命事件。案例:“细胞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的吃、喝、排”。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是围绕“细胞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的一级主题展开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作为单元二级主题体现出“细胞生存需要物质”的具体生命现象和功能,在“细胞的吃、喝、排”这一主题情境中认清该功能表现的结构基础,本章第一节“被动运输”即通过渗透装置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类比分析,借助体验相关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质疑、分析,引发学生对“功能与结构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的认同。
(二)以科学思维为培养目标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在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展开生物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思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备科学思维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秉承严谨认真的学习精神,尊重事实与真实依据展开探索分析,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应用科学思维认识事物。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灵活有趣的创新性课堂,实现对科学思维的培养。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丝分裂动画,通过观看动画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建立细胞有丝分裂动态模型,帮助学生掌握细胞分裂在时空方面具有连续性与有序性,对细胞分裂的每个阶段发生的事件存在的关联进行分析,以此形成细胞有丝分裂的科学思维。再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保持不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细胞全能性知识。体细胞和受精卵,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以此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吗?是否与受精卵一样,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并以教材为基础,描述具有全能性的体细胞,或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对“全能性”有更深入的认识。然后对不同细胞的全能性大小再进行对比,区分植物、动物细胞在全能性方面的差异。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记忆与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与差异,降低生物学教学难度,在科学思维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创设直观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论证了“兴趣”才是学习者学习的原动力。在单元教学的支持下,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手段,结合生活实例或是运用动态视频,以直观情境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以现象促发学生的思考,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促使学生在系统性的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2]。以人教版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四章“人与环境”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该单元内收录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以及生态工程这三部分内容,在课时划分完毕后,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软件,为学生播放我国茶卡盐湖的景色视频,在直观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我国自然界景色的魅力。当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时,教师又再次导入当茶卡盐湖在成为打卡景点后的环境图片,与之产生鲜明对比,帮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聚焦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促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此同时,在讲解煤炭燃烧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加剧温室效应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单元内容,向学生普及“碳中和”的相关知识,带领大家共同阅读北京冬奥会的碳排放阶段安排以及项目团队的技术体系等资料,了解我国在冬奥会期间为实现绿色环保所做出的贡献,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感受大国担当,提升家国意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课程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案,重点是为学生打造知识教学和素养培养互相融通的高效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陶舒.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思考与实践[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3):129-131.
[2]张佩佩,余燕,董欢,等.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以“细胞结构的整体性”单元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8):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