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相结合,十分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实际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主动性,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还十分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期间的重难点问题,使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能更具动态化的特征。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实施信息化教学。
一、初中物理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认知较为片面
一方面,部分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物理教学观念的束缚,对信息技术手段缺乏了解,缺少足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他们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会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捷径,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自己录制或者其他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者直接让学生将课件中的相关知识点抄写下来,忽视教师讲解的作用。这是一种错误使用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性,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较为片面,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无法替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两者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创设仿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技术手段应用停留在表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需求,适当引入信息技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为“粉笔+白板”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与电子白板交互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佳。但是,这种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与此相对的是,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制作课件时,过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整体画面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课堂氛围热热闹闹,看似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实际上相关知识点过于分散,或者深入层次不够,学生记忆和理解程度不高,最终教学效果不佳。这两种形式本质上均属于表层融合,没有真正发挥两者的优势,忽视了物理学科特点,也没有将其融入新课改教学要求,整合程度有待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融合信息技术,改变物理概念的呈现方式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中的“奠基石”,只有概念理解准确,才能把握住现象的本质,促进物理思维的形成与提升。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只是口述物理概念,对物理概念没有形象化的描述,致使学生多存在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形成僵化的物理思维,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况比比皆是。融合信息技术讲解物理概念,可以使概念以简约概括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全面理解。
比如,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的教学,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是三种重要的光学现象。与另外两种光学现象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感知度比较低。如何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物理教师可以将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搬”到课堂上,这个“搬”可不是用语言“搬”,而是“搬”出可视化的场景。教师可以将“水里叉鱼”“海市蜃楼”等类似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向学生介绍这些景象中所体现出的光的折射现象。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光的折射出现的原因,思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光的折射路径。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发散型思维,形成学生与物理概念之间的深度对话,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全面性发展。
(二)融合信息技术,丰富习题教学的方式
物理的教学,不仅涉及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涉及理论知识的应用。物理教师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习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涉及的物理现象比较少,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会融入不同的物理参数,如密度、体积、压强、压力、功和功率等,这些物理概念的同时出现,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理不清头绪,在脑海中无法构建相应的物理过程。如果应用信息技术,首先,可以将静态的语言描述转化成动态的画面,使学生充满兴趣,能够进一步思考。其次,借助图片或视频将题目进行逐步分解,明确解题思路。如在压强问题中,借助Flash动画使小桌子呈现倒放或正放,再通过拖动砝码,在桌面上加减砝码,使学生通过观察动画中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感受压强的大小。潜水艇主要是通过“水舱”改变自身重力而实现上浮与下沉的,播放视频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潜水艇的沉浮情况。在这样的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细节的展示,让学生知道每个问题是针对哪个知识点设问的,相关的知识点又是什么,从而快速有效地解答出问题并加深记忆。
(三)融合信息技术,提升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物理学习中有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学生不仅要理解每个知识点,还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信息技术使在线课堂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流行起来,在线课堂也确实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线课堂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师生和生生间顺畅的交流。比如,对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物理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QQ群中推送一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教师也可以推送一些国家名师的教学视频链接,让学生在闲暇之余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物理教师还可以在微博中创建一个交流区,由学生提问,其他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物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举办一个思维导图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整理知识的同时,提升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通过自我设计和一些特定图形的使用,使思维导图更加美观。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融入信息技术,显著优化实验的实施方式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实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以往多数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并不高,虽然教师尽力去展示实验,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因此,物理教师需要改变思路,尝试用信息技术展现不一样的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或仿真实验可以作为真实实验很好的替代品。
比如,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学生先要将屏幕上展示的实验器材按照顺序连接起来,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以观察灯泡的亮度,记录电流和电压,并在测定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中找到规律。在这个实验中,首先学生要思考连接顺序,然后要仔细观察,最终相互比较,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让学生同样感受到真实实验教学中的思路,确保了实验效果的实现。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此外,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使学生真正爱上物理这门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肖伟.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8(21):153.
[2]姚晶莹.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0(02):48.
[3]张金长生.浅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