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全面育人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科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挖掘和实践德育元素展开探讨,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挖掘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爱国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深入挖掘爱国元素,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还能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学习动力,并为个人价值观的塑造提供坚实的支撑。
例如,在教授“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他是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开创者,更是解决了我国乃至全球粮食问题的关键人物。在“免疫学”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融入爱国元素。如提及“糖丸爷爷”顾方舟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为了研制国产疫苗,不辞辛劳,最终使数万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的侵害。这些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爱国情怀,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故事,即使被学生反复阅读,也能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材中蕴含的爱国教育元素。事实上,每一本生物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科学家的访谈和生平事迹。这些科学家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通过对这些科学家事迹的深入分析和探索,我们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课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元素,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二、树立科学观,实现人生价值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学生学习各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为对未知的好奇、求知欲,面对挑战的勇气及尊重事实的平常心。在生物学习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提升,实现个人价值升华。生物学科的实践性使教材中蕴含丰富德育元素,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本资源,通过教学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辩证思维。
例如,在教授“基因的本质”时,该章节详细记录了科学家们对基因本质的探索历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密码的解读等,这些成果背后,是科学家们勇于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大胆假设、谨慎求证,最终揭示了生命的奥秘。这些科学探索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科学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其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生物学德育元素框架,以课本中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与研讨,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如在讲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特别是沃森和克里克如何在众多线索中抽丝剥茧,最终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艰辛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不畏艰难的勇气。又如在探讨“遗传密码的解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方式,亲自参与科学探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同时培养批判怀疑、理性求实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教师不仅传授了生物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拓展课外活动,培养环保能力
课外活动是德育教育的另一片沃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生物学习中,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奥秘,增强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在挖掘德育元素时,不应忽视课外活动这一重要环节,而应立足课外活动,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培养技术,还要引导他们关注校园生态环境,了解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实地采样、培养观察等环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微生物世界的奇妙与复杂,从而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微生物的应用”这一主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活动。如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制作酸奶、发酵面包等食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微生物的应用技能,同时培养健康饮食和食品安全意识。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和科学的魅力。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学会了关注环境、珍爱生命,树立了保护生态和健康的意识,为后续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平台,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挖掘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科学精神与辩证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个人价值;通过课外活动的拓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以上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德育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章俊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32).
[2]李力.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亚太教育,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