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主要阶段。因此,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吸收和消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这也是现代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改革后,我国目前的物理教学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在详细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严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开展生活化预习,提高初中物理预习效率
预习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流程之一,也是教师实践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主要途径。开展有效的生活化预习不但可以拉近学生与课程要点的距离,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预习能力,从而为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顺利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就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都没有积极渗透生活化教学思维,只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阅读和浏览,这种预习方式不仅枯燥无味,也难以达成最佳的预习效果,从而影响后续深度教学的有序推进。面对这种不良局面,教师在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妨以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预习活动,结合具体的物理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预习信息,重点落实对生活中相关物理现象的探索。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思考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初步培植学生的生活意识,使学生对新课内容形成大致的结构脉络,从而大幅度提升初中物理预习效率,以生活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教学中具体的生活化预习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物理课程要点,提炼生活中相对应的物理现象,将这些生活信息整理成微视频预习课件,鼓励学生跟随课件的引领开展生活化预习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在预习阶段就扩充学生的生活化物理经验,使学生对物理课程探究产生亲近感,也能提高学生参与生活化物理学习的内驱动力,锤炼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和生活化探索意识,从而让物理生活化教学目标更加精准完善。第二,在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预习环节,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物理课程探究的主要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自主预习的空间,培植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将物理问题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分析的思维习惯。这样一则可以使学生重新掌握物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权,二则也能通过有效的生活化预习活动让课堂生成状态更加活跃,从而驱动后续深度物理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
科学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终极目标不单单是丰富教学内容,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完善。科学思维涵盖了多个纬度,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直觉思维能力等等,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有效性。教师要想切实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将生活化教学策略与问题导学策略相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为学生设计探究问题,如此既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散,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的印象。其次,学生通过思考和解答生活化问题,不但可以完整吸纳物理知识技能,思维空间也会得到显著的拓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多元化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此,教师在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时,应该在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上跟进实施问题导学手段,以生活现象还原物理理论知识,以问题促进学生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迈入更高的阶梯,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物理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设计误区需要着重规避:第一,教师所设计的生活化物理探究问题必须具备可议性。所谓可议性,就是生活化问题不仅要整合物理课程目标和导学导思功能,还要引发学生的共鸣,包括情感共鸣和认知经验共鸣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针对生活化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也会更乐于参与物理生活化探究学习,这对学生顺利构建物理概念模型至关重要。第二,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开发物理生活化问题时,还应该加强提升生活化问题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问题的内容以及相关生活现象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同时凝练物理课程核心要点,使生活化问题成为链接物理世界和生活实际的纽带。这样不但可以成功开启学生科学思维发散的闸门,也能提高学生探究意识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从而解放学生的感官注意力和智慧潜能,借助生活化教学打造开放式的物理问题课堂。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
物理教学是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意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想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推理和论证能力,就必须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找出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强化学生解释自然现象以及破解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设生活化情境还能使初中物理教学回归生活本真,这样既能够消减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抵触情绪,也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物理的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初中物理教学方向顺利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物理学科特性以及实际的教学需求加强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性,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物理世界的快乐,也能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揭示物理概念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夯实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物理基础,实现生活化教学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时,必须加强对生活资源的旁征博引,从直观教学的视角出发让生活化资源成为改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的源头活水,对于生活实物演示教学的应用比重多多益善,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顺利升级为抽象思维,锻炼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直观想象能力。如果部分生活情境无法实现直接创设,教师也应该开发互联网技术资源为学生间接创设,这样一则可以全面疏通生活实际和物理课程教学之间的交流渠道,也能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发挥生活化物理情境的思维引领功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物理与生活有效结合、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还应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借助生活元素进行课堂导入、解释物理概念、解释物理规律、开展探究学习、优化物理实验、布置课后作业等,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新玉.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57.
[2]侯向宁.生活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3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