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在初中阶段一直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引入生活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们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在物理实验课和课后作业结合生活中常见用品进行实验,在物理理论课上使用多媒体结合生活中日常情景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进行主动思考和实验动手能力。
一、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在中小物理课堂教育中运用生活化的知识进行教育,学生就会变得可以知识的理解社会主体地位,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的生活化教育实践角度来看,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虽然可以对印度起调整和促进物理的作用,但从侧面角度来看,学生们却可以通过利用自己手来了解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如果不是以老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提高对采取主动地接受教育的方式。研究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学习。为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有较好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努力发现物理的魅力,发现自己的物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二、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展示材料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中的课堂演示实验可以促进师生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
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教师可将热水倒入玻璃瓶预热再倒出, 将吹好的气球压在玻璃瓶口, 将玻璃瓶放入水槽的冷水中冷却一段时间, 这时你会发现气球与玻璃瓶紧紧地吸在一起。通过该实验,我们除了动手操作和思考原理, 还要想想它与生活中的拔火罐有什么联系,并通过师生讨论,进一步启发、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注重生活实验研究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初中物理课程应强调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
例如,在讲“密度”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探究作业:利用玻璃杯、食用油、蜂蜜、洗洁精和水等,制作“密度塔”,让四种液体实现分层,并将制作成功的“密度塔”拍照分享至班级群;“密度”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中,请同学们讨论“密度塔”制作成功的秘诀(自上而下的正确顺序依次为食用油、水、洗洁精、蜂蜜)。为更好地区分水和洗洁精,有学生在水中加了一滴蓝墨水(或红墨水)。 学生分析得出:每种液体的密度不同,密度小的液体会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上面。 教师在学生分享之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除了液体之间密度不同,液体也要不相溶才能顺利分层。 学生通过生活实验自主探究, 不仅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
(三)、开发生活教具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仪器是开展实验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发生活教具来替代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仪器,重视物理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从而提高生活化资源的利用率。 师生协作开发生活教具, 不但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使抽象的物理内容变得形象直观, 而且制作过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例如,在讲完“力”的相关知识后,我要求学生课下任选生活物品自制教具, 合理解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并在下次课上进行教具展示和关联知识点分享。有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吸管等材料制成了两辆小车(在矿泉水瓶中间两侧扎对称的双孔,用两根吸管分别穿入,且每根吸管两头串上瓶盖作轮子),再在小车上方用透明胶带绑上条形磁铁,将两辆小车靠近时,如果两块磁铁正对的是同名磁极, 松手后两辆小车就会因相斥而后退, 如果两块磁铁正对的是异名磁极, 松手后两辆小车就会相互吸引。
(四)、关注社会热点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教学一贯坚持的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从社会生活中选择调查和研究的主题,把物理知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联系起来, 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讲“设计电路图”时,教师提出: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很多小区装了门禁系统,严格控制外来车辆进入小区,请同学们调查研究门禁系统的工作过程。”学生观察研究得知: 小区内部车辆可以被自动识别致横杆抬起,外部车辆需要门卫按下按钮,横杆才能抬起。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门禁系统和按钮的作用在电路中都相当于开关,横杆相当于电动机。 请同学们基于调查研究设计出该系统工作的内部电路图。”该教学设计紧贴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调研,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内化了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
(五)、物理课后作业生活化
改变学生在课后做练习的旧模式。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学生用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实物模型从生活中发现神奇课程教学中有实物模型的物理现象。在关于学习压力的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识别压力,可以做一个小实验:两个不同大小的气球、一根硬塑料管和一盆水。两个不同大小的气球固定两边的塑料管,首先举起大气球,慢慢地把它放到水里,然后我们会发现小气球变得更大,然后进行同样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同样的现象。生活方式物理教学就是将学生不理解的题目信息转化为中学生熟悉的物理场景,让学生快速反映题目中包含的物理原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生活资源引入物理课堂,通过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去思考,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实践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向秋琳.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1334.
[2]刘美兰.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