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一个非常关键的课程,它包含着大量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并包含大量的实验,以便于学生对物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师将问题教学法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升。
一、创设多元化问题教学环境
(一)关于创新的问题
创新课堂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突破常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在过去的问题教学中,多数采用了教师的单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来回答问题,但由于方法太单调,问题又过于单调,从而造成了不太好的教学结果。而采用创造性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来进行创造性的发问,让学生能够从所学的知识中提出问题,从而达到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好奇,以“超重与失重”这一课的核心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结合观察、分析等学习过程,将牛顿定律引入到学习过程中,得出超重与失重的原因,以及对超重和失重的认识。创新提问是一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逻辑性问题
物理知识自身的逻辑性很强,学生在理解了物理中的逻辑联系以后,能够有效地提高物理知识的获取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可以在物理问题指导下,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体验物理中的逻辑联系。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匀速直线的概念和特征,并熟练地应用物理表达式进行运算,以便更好地把握物理的规律。逻辑性问题的解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扩展性问题
在物理教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扩展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在掌握了基本的物理课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扩展性的物理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把生活问题当作扩展性问题,把物理与现实联系起来,并向学生提问,既能巩固物理的基本原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发生情况,以及对影像动摩擦因数的影响掌握等。当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的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问题,并将其与现实的生活事例相联系,进而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索。所以,在物理课堂中进行恰当的扩展性问题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
二、加强问题探究课堂气氛的营造
在问题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善于与教师积极地解答或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恐惧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在提问时会综合考量多种原因,从而使问题教学的实施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好的问题探索性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有很好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并适时地表扬、评价,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看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细致的解答,以免回答得太过含糊,导致学生的提问越来越少。此外,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可以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探索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最终实现问题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高中物理课程《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的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课件来指导学生对简谐动作的动作进行了解,让学生在提问式的课堂气氛下,了解其动作的恢复特性,并对其进行解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所以,要强化问题式探究的教学氛围,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是提高问题教学方法应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问题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中物理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方法和合作探索性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采用该教学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又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是一种全面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的课程中,首先结合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自由落体的特性,掌握自由落体的条件,掌握和运用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则,再通过示范实验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的研究,得出了造成物体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气流的阻力,然后归纳出自由落体的特征和重力的加速度。在实施的同时,教师要强化对合作教学中分组问题的重视,科学合理的分组,以提高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主动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为一名参与者,主动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提高问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对问题学习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问题的探索
许多高中物理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在以往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忽视了实验和实践性的教育,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理论课上,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实验的兴趣,影响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物理实验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除了通过课堂演示和课堂展示外,还将融入了很多学生自主实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探索和学习,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以问题为指导,以实验性的方式进行物理问题的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索性教学方法。以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为指导微信上创造探究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相同重量的小车、细线、弹簧、砝码、气垫导航等实验工具,来解析动量守恒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动量守恒的具体意义和表现形式,并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判定该体系的动力守恒性。为此,应强化探究式问题的设计,指导学生运用实验进行解析和解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五、结论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中一种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多种课程,但在应用于各种课程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创造出合适的问题环境,从而达到针对性的教学效果。把问题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深度探究,把问题教学法融入到物理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之中,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问题环境中,全面地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是一种非常科学和高效的新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尹聪.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9.
[2] 张泗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7):313+315.
[3]刘伟.问题探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6(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