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项目学习法开展教育,加强对学生指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与处理单独项目,学生自主负责完成处理与整合信息数据、设计方案步骤、实施整个项目以及评价项目任务。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教师采用项目学习法要求学生科学设计与探究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采用项目学习法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是促进学生不断在教育实践表现自我的源动力,尤其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多数学生反映枯燥、复杂与抽象性的知识点很难完成健全的知识体系,甚至会苦恼学习物理知识,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多数学生认为物理知识点的严谨性与周密性特征是学习难点,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应尽可能将知识点进行剖析,避免采用照本宣科的手段为学生讲解知识内容,教师采用项目学习法将课堂构建得更加有效,推动学生自主认知能力,向学生提出相关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
比如说,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与滑动变阻器相关的知识体系,向学生提出问题与项目任务:分别制作三盏台灯:①这盏台灯只具备开关功能;②这盏台灯可以调节亮度,分别为暗、亮、非常亮;③这盏台灯可以实现连续调光。首先,指导学生探究情况一与情况二之间的区别,绘制电路,详细阐述情况一与情况二的差异,学生探究之后,可以顺利完成制作台灯一与台灯二,教师接着提出疑问:采用怎样的形式才能将台灯一转变为台灯三?指导学生不断改装电路。所以,教师基于项目学习法开展初中物理课程,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互动形式高效完成项目任务,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变阻器内容,使学生理解变阻器的作用,获得电阻大小受到长度变化影响的结论。
二、采用项目学习法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传统的物理课堂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并未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学习能力、物理体系以及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等,尤其忽视部分学困生的学习难点,教师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讲解物理内容。然而,项目学习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使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活动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性与思维能力针对性布置项目任务【2】。
比如说,教师为学生讲解与测量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传统的物理课堂只是简单的观察学生,通过实践证明的形式得出目测不准确结果,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具体知识的概念,推动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分析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这种教育形式下,教师很难充分掌握教育的“度”,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深度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具体概念,如果教师强行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背景,很容易让学生仅仅了解表面知识,多数学生在单纯不变的教育形式下产生无趣的学习观念,无法推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基于项目学习手段开展物理课堂,要求学生测量书本的厚度以及书本的长度和宽度,学生可以轻易完成目标。但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分享测量数据,学生发现获得的结论各不相同,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读书不准确等。所以,教师在物理课程引入项目学习法,明确告知学生探究数据的基本技巧与方法,要求学生全权处理与整合数据,如果一些学生在认知过程不可避免地出现学习问题,教师就能及时点拨学生,刷新学生原有的物理体系。
三、采用项目学习法发挥学生探究精神
加强所有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物理素养是新课标对物理课程提出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就能将项目学习渗透物理课程实践中,将学生学习的重点迁移到探究物理知识的方向,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观、加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想。
比如说,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即便可以在实际课堂理解课本知识内涵,但教师并未给予学生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灵活应用知识的观念与能力,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锻炼自我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实践锻炼,使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物理课堂不断贯彻新课改理念,教师应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推动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加强自我引导观念,提升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简而言之,教师将项目学习法渗透在初中物理课程,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学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物理体系,掌握学习物理知识与物理概念的规律与技巧,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升物理素养,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居佳佳.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5):62-63.
【2】曾繁勇.探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项目学习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