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整治类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彭媛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彭媛媛 ,. 不同土地整治类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J]. 生物学报,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1.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地整治类型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征。通过对传统农田整治、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典型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并且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质地、养分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土地整治措施,以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土地整治类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DOI:10.12721/ccn.2023.157111
基金资助:

一、引言

土地整治是保障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不同土地整治类型的实施,新增耕地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参与土壤养分循环、抑制有害生物、促进植物生长等生态功能。因此,研究不同土地整治类型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整治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影响,并为土壤生态修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于不同土地整治类型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不同土地整治类型导致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和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尚未全面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农田整治、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典型类型进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并探讨其与土壤质地、养分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土地整治类型的分类和定义

1、传统农田整治:传统农田整治是指对传统农田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提高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效益的一种土地整治类型。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传统农田在耕作管理、排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达到更高的农业产量和增值效果。传统农田整治的措施包括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改造、排灌改进、农田环境综合整治等。

2、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是指由于城市扩展和建设需要导致的土地整治。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这些土地进行改造和整治,以适应城市化的需求。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的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绿化建设等,旨在提高城市的功能和环境质量。

3、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是一种注重保护和改善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土地整治类型。该类型的整治主要关注的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以减少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微生物群落及其在土壤中的生态功能

1、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节肢动物等,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对土壤生物学、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环境因素(如土壤质地、pH值、养分状况等)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1]。因此,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于揭示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生物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微生物群落功能与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密切相关。微生物群落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固定氮、释放植物营养元素等等作用增强土壤肥力,同时调节土壤质地和结构,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有重要作用。此外,微生物群落还可以通过分解降解有毒物质而发挥净化环境的作用,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因此,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和居民的健康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典型土地整治类型下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1、传统农田整治下的微生物群落变化:传统农田整治主要是通过水土保持、土地改造和改进排灌设施等措施,改善农田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研究表明,传统农田整治能够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传统农田整治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明显增强,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度、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都有所提高。

2、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绿化建设等措施,改善城市土地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的功能和环境质量。然而,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整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等,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另一方面,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还会导致土壤污染、剥夺土壤生物所需的生境、减少土地面积等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和对土壤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下降。

3、不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是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提高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方式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产生影响。例如,植被恢复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和繁殖,增加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而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则取决于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式,有需要增施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酶等措施,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五、结果与讨论

1、不同土地整治类型下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对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区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农田整治区,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丰度和组成较为稳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以细菌为优势;而在城市化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下的土地整治区,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组成较为多样化。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

2、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质地、养分及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与土壤质地、养分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土壤质地、pH值、土壤湿度等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度。不同养分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特征有明显影响,例如不同种类的耕作和施肥方式能够对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如机械化耕作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生态功能降低[2]

3、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可以影响土壤肥力、有机物质分解、植物养分吸收和固氮等环节。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地整治策略有重要作用。

结论:在不同土地整治类型下新增耕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整治类型导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与土壤质地、养分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来说,在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类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相对较高,表明这些整治类型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而在城市化导致的土地整治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型整治中常采用大面积砂石化的措施所致。因此,对于土地整治工作,需要针对具体类型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常乐,张富,王理德,赵赫然,赵学成,张恒平.民勤绿洲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特征[J].环境科学:1-12[2022-11-14]:1-12.

[2] 朱奕豪,李青梅,刘晓丽,李娜,宋凤玲,陈为峰.不同土地整治类型新增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v.31(05):909-9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