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张光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光琦,.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 生物学报,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5.
摘要:
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新型课堂,势必不同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新的理念引导下,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并利用教学资源,这是当代高中生物学教师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必要途径。对此,应该对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质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以实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115
基金资助:

在新时期,要充分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就必须建立一种以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持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逐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持续地获得和积累生物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强化生物基础

核心素养强调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倡导自主和合作学习,在生物课上,学生需要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而非死记硬背这些概念和定律。将核心素养教育观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让学生事先正确了解和认识生命,促进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这就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理性认知。

(二)渗透科学精神

生物学习的过程,即科学研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指向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致力于培养全面型人才,换句话说,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有趣的实验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所在,进而激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每个学生引领到美妙的自然科学世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满足强烈的好奇心心和求知欲,培养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善用科学史料,借由生物史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包含与总结了一切生物领域的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其间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科学思路能够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有意识地引入科学史料来帮助学生明确生物与生物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的教学为例,在讲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的生物科学史料来辅助教学:史料一:魏尔肖之友耐格里于1855年发现,色素渗透进入受损及未受损细胞后,表现出不同状态,依据细胞表面可阻隔染料进入的现象,推断细胞表面与外界有边界,并从细胞渗透特性出发,首次将细胞“边界”命名为“质膜”。史料二是克莱因斯与赫定于1897年在红血球上进行的实验,证明了分子透过率与脂质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史料3是1899年英国生物学家、药理学家欧文顿在选用了500种化学物质测试细胞的通透性以后得出了控制物质进入细胞速度的细胞膜是脂肪性物质,且含有固醇和其他脂类,确立了细胞表面有一层围绕着细胞的脂质膜的认识。

(二)创建生命情境,结合设问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本质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与生物学本身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目标和方向一致,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时尤其需要关注对学生正确生命观念的培养,基于高中生物本身的抽象性特征,教师可以采用创建生命情境的方式来对学生展开生物学领域的生命教学,设问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核心与感悟生命的本质。

以“人类传染病”的教学为例,传染病可以说是与人类生活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话题,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有关传染病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结合不同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传播的方式和造成的影响来创设生命情境,结合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人类在患上某些长期存在的慢性传染病时的症状表现,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对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拥有更加明确和准确的认知,而这种真实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从而树立健康正确的生命观与价值观。

(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创造更多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课为例,在讲课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孩子在身体发育阶段要经常吃钙片,喝葡萄糖酸锌,这是为了补充什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时,教师接着引导:那么人体除了需要补充钙和锌,还需要补充其他哪些物质呢?接下来我们便通过实验来了解问题的答案。在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便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完成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实验。由于实验原理是氢氧化铜溶胶与可溶性还原糖中具有弱还原性的—CH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生成的Cu2O呈现出砖红色,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实验原理,然后准备实验器材,按照步骤进行规范性操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探究更有利于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和课堂效率的提升,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推动作用。在实验中,学生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由于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转变单一的思维方式,拓宽思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发挥创造潜能。

三、结语

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观,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思维素质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有利于推动生物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红梅.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世纪智能,2022(A0):40-41.

[2]杨东叶.高中生物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2022(36):27-29.

[3]尹永庆.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2):96-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