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杨蔓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蔓,.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摘要:
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起来,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小学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并没有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就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基金资助:

一、传统文化的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文明象征,是人民劳动的智慧,更是我国能够不断发展,自强不息的源泉。正是由于传统文化能够流传下来,才让我国能够强大,对全国人民的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精神方面,为我国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等概念,对我国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民族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起源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的积累和完善,每段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对于后世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对我国人民的精神以及高尚的品格都有着培养作用。

(二)传统文化的内容

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内容,对人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人在生活中能够团结一心,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教会了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努力的生活,积德行善,知行合一,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在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对人以及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的积累,其在当前时代下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主要以爱国主义为根本,以和谐仁爱为核心提高自身的品德。传统文化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谓综合性,就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不断的积累,逐渐成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还具有生活性,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通过生活经验并且以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不仅重视人们的个人修养,也提升了人们的精神,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现状

(一)学生辅助工具较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辅助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为学生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辅助工具越来越多,并且对语文知识都有了明确的注解,这样的情况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依赖,而不再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缺乏情感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只会对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忽视了对情感进行了解,特别是作者当时的心情等,这就无法对传统文化想要表述的意思进行深入的研究,容易进入误区,为学生的学习埋下了隐患。造成这样的原因有教师在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但却忽视了情感教学,除此之外,学生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重视也是影响学习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的因素之一,在当前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是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录,无法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造成了学生死读书的情况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感到枯燥,久而久之容易对语文教学失去兴趣,从而不再会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的探究。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影响的。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小学教育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让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的学识得到提高,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而优秀的传统知识能够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后,有助于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能够让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促进小学特色校园的建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小学特色校园的建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制定校园独特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认识,还了解了校园的发展以及建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让其中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进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建设小学特色校园。

(三)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全球化,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中接触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虽然了解其他文化对于国家自身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是,很多在小学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向往,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严重的会导致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情况。为了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需要在小学语文课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对文化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策略

(一)渗入教材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从将传统文化渗入到教材中,将传统文化设定为特定的章节以及在其他章节中融入传统文化,都有助于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解,语文课程相对于其他学课而言,更加容易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其内容进行学习,也间接的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内容具有层次性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想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教学,需要其内容具有层次性,学生受困于能力以及对社会认知的欠缺,导致对传统文化理解不够透彻。为了避免这样问题的出现,在语文课中融入传统文化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先简单后复杂,不仅让学生能够迅速的适应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学生对其中内容进行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是非常高效的,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节日的意义,联系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连接,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意义。

(四)实践以及互联网教学

很多传统文化学生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端午节的吃粽子和赛龙舟,吃粽子很常见,但是由于地区问题,赛龙舟并不是全国性的活动,即使有条件,学生也很难参与进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赛龙舟进行观赏和实践,对于无法实践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五)加强对文化的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和传统文化进行契合,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比如《悯农》中的“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民伯伯为了生活而留下的汗水,这样的句子在学生的生活中也能够遇到,画面感也很强,有助于学生对此进行了解。教师加强了对文化的分析后,学生可以减少使用辅助工具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听教师进行讲课并对传统内容进行分析方面,这是很有助于学生学习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策略。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丽旭.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24):124-125.

[2]伍广溪.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衔接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7(34):6-7.

[3]韩翠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张善超,李宝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程设计:内涵、路径与特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1):49-51.

[5]王烨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J].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2020, 000(003):8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