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了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比如: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组成。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二、项目式教学
项目是在课程教学计划内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完成一项相互关联的、完整的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活动。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合适的项目主题,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类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并融入到项目之中,教师以项目作为指导,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活动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意义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有价值资源和软件工具制作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在项目实施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项目式教学在教学目标、环境、过程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它注重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和同伴之间的协作交流,可以更好的锤炼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项目式教学通过将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的有机结合来调动并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分离的格局。
三、教学实践
一般来说,项目式教学包括确定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和评价项目四大教学环节。现就以《文字处理》一章教学为例探索项目式教学的应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确定项目
开展项目式教学,项目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的项目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感兴趣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项目的选择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金秋十月,即将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对重阳节了解很少。经过在学生中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调研,学生们都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对重阳节进行一下宣传,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重阳节。如何进行宣传?采用什么方式宣传?学生开始在小组内讨论。经过小组的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做一个关于重阳节的宣传卡。为了宣传的范围更广,传播更方便,所以宣传卡做成电子版。再结合本学期所学的内容,确定了项目内容——利用文字处理工具制作重阳节宣传卡。师生共同讨论后,为本次项目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九月初九话重阳。
在整个确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调研发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就是信息意识的体现。
2.规划项目
项目主题确定之后,接下来要分析整个项目该如何实施,依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的项目规划有3个方面:
(1)重阳节宣传卡都宣传什么?
(2)小组内成员如何分工?
(3)宣传卡的制作流程是什么?
每个小组都根据以上3个问题制作一个项目规划。然后每个小组展示本组的项目规划,进行组间交流和师生讨论,最后确定整个项目的规划。
“九月初九话重阳”项目规划
(1)重阳节宣传卡的内容
第一小组:话来历
第二小组:话习俗
第三小组:话诗词
第四小组:话祝福
(2)小组成员分工
(3)宣传卡的制作过程
①获取素材 ②页面设置 ③编辑和修饰文字
④修饰图片 ⑤添加个性元素 ⑥发布文档
在整个规划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将一个大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为解决问题将项目逐层细化,这就是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3.实施项目
学生在项目实施环节,使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当制作作品遇到问题时,学生要借助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中,有可能会发现新的更加巧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作出更加精彩优秀的作品。在这个过程,更多的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当然在完成制作宣传卡流程的每一个步骤时,仍然需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还是对学生计算思维的训练。比如:宣传卡制作流程的第4步是修饰图片。修饰图片依然是一个大任务,需要将它分解为①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②提取图片的有用部分③调整图片色彩和艺术效果④调整图片外观4个小任务。
4.评价项目
每节课当学生完成项目中的一个任务后,就会及时进行验收和总结。当“重阳节宣传卡”项目都做完后,每个小组要进行展示。展示时要介绍本小组制作的内容,本组作品的得意之处,使用到的一些操作方法等。该小组展示完毕后,其他小组要进行点评,说出作品中可借鉴的地方和优待改进的地方。最后小组间还要投票、打分。最终成绩最高的那组,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
同时还要注意每位学生在项目推进中的进步和表现,要经常给予鼓励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通过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课堂中要不断渗透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四、结语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终级目标不再只是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知识迁移,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或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与真实的生活挂钩的,而不是学完后即束之高阁。自然而然,学生学习的热情由此被点燃。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应用知识,而且会大大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核心素养也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 朱峰.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1(3):87。
【2】 卞晓丽.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