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陈玲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玲玲,. “画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一线的教师们一直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事实上我们日常的教学课堂依然是 “讲”和“练”的分家,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画数学”是经过诸多一线教育者经过实践教学而提出的新的数学教学方法。从小学阶段开始进行“画数学”教学方式的培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画数学;发展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创新意识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基金资助:

“画数学”是教育者们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它是通过简单的绘图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的一种途径。

“画数学”不仅仅是画图解决问题,还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本身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的学科,“画数学”在解决某一些问题时,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画数学”大范围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小范围是一种解决数学中多类问题的一种策略。下面我以两个教学案例进行探究与论证。

一“画数学”在数学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教学

综合实践课是专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并获取知识的实践过程和积累经验的学习活动。从2019年9月起苏教版数学(地方教材)1到6年级教材加入两课时的数学综合实践课,经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画数学”能很好地带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参与、验证、总结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这也是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和新课标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案例:四年级综合实践课----“简单的周期”在教学中我先展示一张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图片,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和各小组探讨、交流汇报: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排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等问题引导学生用彩笔和不同的图形来表示这些物体的排列规律。通过画图使复杂、繁琐的文字表达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化,甚至“画”得一目了然。更有益于孩子们的理解,发现其中的规律(蓝、黄、红)。

4fed09ad8f1a1314ff99189b32a3e4f.png

老师适时提出问题第19个是什么颜色的盆花呢?鼓励学生用一定的规律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理由。

通过孩子们的交流汇报总结:

1.方法一:画出19个圆形代表盆花按以上规律涂色,发现是蓝色。

方法二:画出7个圆形涂色,发现每3个可以分为1组,因此19÷3=6(组)......1(盆)还剩1盆就是每组盆花中的第一盆,因此是蓝色。

2. 根据以上探究积累的经验,应用规律解决彩灯问题。

再次出示彩灯图片,观察彩灯的排列规律,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彩灯呢?能根据规律涂上颜色吗?(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问:第20盏是什么颜色?第23盏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画和涂发现了彩灯的排列规律、结合刚才的经验很顺利的解决问题)

通过拓展题再次感受周期问题总结经验。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用□、△、O三种图形设计一排按周期排列的图形序列,画在练习纸上。师生共同交流展示评价。

用彩笔画画是孩子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积极性,“画出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激情,通过学生间的语言沟通、描述、推理、实践认证等使问题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也就交流汇报出共性的认知,进而得出用“画”的实践探索方式来解决盆花的排列规律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设计作品使学生再次体验到周期排列的特征,领悟运用周期规律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最终从学生口中得出什么是“周期问题”的概念,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画数学”在分数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低、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认识尚浅,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他们不易理解,如果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图形表述出来就会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了。

案例: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激趣引入新课后,提问:1个蛋糕怎样平均分给他们两人呢?(让学生准备好纸、铅笔和橡皮)根据所提问题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讨论汇报:可得出以下几种分法:

e03e8cc0b21c3c5065321a1a3de581b.png

总结发现:大家无论怎么分最后都是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一人一半。怎样表示一个蛋糕的一半呢?这时引入分数½,一个蛋糕的一半就可以用这个分数来表示,那另一半也可以用½来表示。请大家用你画的蛋糕说一说½表示的意义?因为是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很容易就能说出½的意义。从一个蛋糕迁移到一个长方形上,让学生画出长方形并想办法分一分找到这个长方形的一半(也就是½)并图上颜色。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成果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想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

b0ac07cd4480c9b658239ca2fa731cf.png

整个教学环节下来,同学们从文字的表述到画图,从画图迁移到其他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探究过程中感悟分数的意义,借孩子们的口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很自然地就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分数。

三、“画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画数学”在数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针对农村教学资源和教具缺乏的实际情况下,“画数学”的应用弥补这一缺憾,甚至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画数学”教学方式的引导,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综上所述“画数学”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农村各小学加以推广和借鉴。

[1]兰文生.例谈“画数学”在小学分数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小学),2013.05:146-147

[2]周君;;“画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年07期

作者简介:陈玲玲 女(1979.08-)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