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情境,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以“问题”为驱动的体验式教学,恰好符合初中物理教学需求以及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锻炼学生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针对初中物理授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初中物理授课方面,教师往往以自身的主观认识来组织物理教学工作,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现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学生主体理念逐渐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来看,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行不断的积累,单纯地凭借教师被动传授必然难以完成建构。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着良好的优势,以“问题”为驱动的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突出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所以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带领学生深入体验物理知识,突出物理学科的探索性。
(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在初中时期的物理授课方面,不仅需要教师的付出,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方可提升物理授课的效率。但是,因为初中时期学生刚刚接触抽象性比较强的物理知识,再加上“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存在,必然难以使学生在知识探索中感受到乐趣,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学生对物理知识逐渐地失去兴趣,课堂参与度也不高。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学生从传统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机械化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使得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在初中物理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对问题的设计,转变静态化授课思想,引导学生动态化学习知识,在不断深化知识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物理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驱动性物理问题前,需要先充分认识到此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意义,要明白学生是在物理问题的引导下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索与研究的,因此,物理问题的选择和设计过程就变得十分关键。而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深刻意义的物理问题,就需要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要真正理解每个章节的授课目标,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向,然后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物理问题的创设。
首先,问题的内容要具有深刻内涵,要让初中生通过解答问题收获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并且得到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其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当前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对初中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引导,从而使他们的学科思维得到有效启发。再次,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又能促使他们从多角度出发思考和研究物理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最后,物理问题还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问题分析与问题解答过程中。
以“噪声及其控制”的教学为例,物理教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噪声的理解与感悟,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开展问题驱动教学活动。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音乐,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然后再播放一段夹杂着噪音的音乐,并根据这段音乐提出探索性问题。如“为什么这段音乐没有上一段音乐好听?这其中的干扰声是否属于噪声?噪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噪声是发声体在无规则振动下所发出的一种不协调的声音”这一结论,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个结论继续提问“如何判断所听到的声音是噪声?如何区分噪声的等级?噪声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不良的影响?”设计此类问题,能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认识到噪声的危害,并逐渐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科学设计驱动性物理问题,才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思维引导作用,才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每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并借此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体验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是以生活为根基,为生活服务的。在学生的生活中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作为物理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这些生活现象,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获得深刻的物理知识体验。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压强”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作为实验器材,如木板、图钉、粉笔头,大头针等物品,在课堂上选择相应的道具来开展实验。当学生使用图钉向木板中按下,图钉可以被按进木板中,且手指没有痛感。使用针扎气球,气球会被扎破,使用粉笔触碰气球,气球完好无损。接下来,教师提问:“上述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虽然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但是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这些问题。而教师在课堂上以探究式问题的形式提问,自然可以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实际上,初中物理的很多内容及原理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带给学生直观的认识,便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
(三)互动学习激活思维,深化学习体验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抽象性比较强,需要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知识体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更新传统授课理念,以崭新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化理解和认识。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之下,畅所欲言,思维相互碰撞,观念相互交锋,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基于“问题驱动”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既需要做好抛砖引玉的工作,也要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探究物理知识,深化学生的知识体验。
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电和热”这部分知识时,具体操作上,依旧是提出任务型问题:“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当学生讨论和探究的时候,都是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经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物理原理及规律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知识体验都有所加强。
三、结语
总之,“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与学的结构,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运用理性的力量,成为一个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当然实际操作时还是要因校制宜,因生制宜。
参考文献
[1] 梅振蝉.活力唤醒﹔构建初中物理体验式课堂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2(08):185— 186.
[2] 罗晶.初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的设计策略J].教书育人,2021(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