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
许峥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许峥峥,.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J]. 物理进展,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294.
摘要: 课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牢核心素养四要素,以前瞻性与全局性的眼光评价以往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与教学内容调整,以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为基本目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294
基金资助:

前言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变革,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提出多种新式教学研究方向,旨在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巧立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知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新的物理环境,让学生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激发其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动力,激发学生思维,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新的能力。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在探究声音能够传播能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将石头抛入水中,激起涟漪,水面上的叶子随之而动。抛出问题:投掷石子的力量是透过水波传到叶子上的,声波与水波相似,是否可以传输能量?从问题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又如,在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呈现这样的情境:早上家长开车送孩子去学校,车子开到小区门口;在牌照图像达到一定尺寸后,能够自动进行识别,判定是否通过。由此引出了摄影机在摄像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规律。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经常会看到,当一辆汽车以极快的速度行驶,道路上的树叶被扬起,树叶并没有远离汽车,而是向着车子飞去,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在讨论和报告后,教师成功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教学情境。

2优化物理概念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可以概括为:创造情境、获取知觉,即通过实例把概念系统的发展和现实问题的需求引入物理教学概念;思维处理、形成定义,即利用分析、比较、综合以及概括等思维方式,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手段总结客观事物的共同特性,确定其本质,并对其进行精确的物理语言描述(文字或符号描述);基本练习、熟悉概念,即以例子为载体,对关键字的含义进行分析(教师可适当运用反例);结合实践、解决问题,即以概念法来做判断,并通过具体的方法来确定概念做判断的详细步骤;灵活扩展、构成结构,即引入概念体系,构建与相关概念连接点。

3重视科学方法引导,培育学生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科学探索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理解科学观念、理解科学方法和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研究的对象常常是自己不知道的,而且学习的方式也相对简单,经常要教师引导。因此,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就会越来越多。课堂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教材活动设计中有许多探究活动,其成果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目的在于通过模仿科学家们的探索,获取知识、理解方法、发展思考、培养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运用展示教学,指点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知识点。一方面,通过实验能够发现诸多概念及定理,所以在教学相关概念及定理时,便可采取实验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及定理,采取实验探究方式进行科学探索思维的培养。以“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例。在探究电路过程中,为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图,教师可为其提供4个灯泡与2个电键让其自由连接,并在图形上画出联系图,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记录灯泡点亮的情况。在师生双向互动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理解与掌握串、并联电路概念。另一方面,设计与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指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根据物理实验现象展开思考与总结,形成发散思维。以八年级下册第八章“浮力”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浮力等于多少”的探索性实验,在开始实验展示前,对学生抛出有关问题,例如,乒乓球从水里漂浮到水面,会发生哪些改变?以问题为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以解决“浮力大小与影响因素有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在实际实验中,可以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培养更好的物理思维,培养科学探索思维与探索精神。

4开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并且能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并依托创造性与互动性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提问,以开阔学生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立足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大胆尝试不同解决方案的探索,以此助力学生创新思维发挥长效作用,最终实现学习效率与学科素养目标的提升。以“浮力”教学实验活动为例。在正式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基于实验探究方法与步骤,让学生主动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开展实验需要哪些工具,以及如何利用所需的工具进行操作以及如何观察等。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小实验,如三种杠杆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筷子去拿更大或更小的食物,思考如何更简单、更容易地夹取食物。在进行不同实验方法后,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认知得以拓宽,且该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散学生创新思维。

5注重教材开发,进行深度学习

将“深度学习”引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既可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指向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注重教材开发、开展深度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需要更好发挥深度学习作用,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运动和静止”为例。在探究运动相对性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联系到相关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动作中的物体,并让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初步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试图分析参照物在物体静止和移动状态中的作用。有很多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将其简化,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理解,难以牢固掌握知识。此外,层次安排缺乏的情况下,单一进行物理实例的堆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架构的形成与完善,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可引入对比分析说明的方式,在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面向深层次备课方案展开研究设计。根据教材特点,对教材进行挖掘和反省,将其有机联系,或者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使学生在知识传递中构建知识体系。

结语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传授知识与学科技能,注重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探究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的教学策略,透过学生学习探知欲,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推进学生在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科学求真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进程,助力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与能力,提高后续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彪武.深入课堂,优化策略———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学周刊,2022(31):130-132.[2]夏雄纠.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6):102-1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