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怎样才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来构建物理高效课堂,这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关心的问题。要建立一个中学物理的高效课堂,就要以物理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化实验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事情,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想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贯彻到实践当中,就需要与综合性及整体性教学相结合,来诠释课程教学目标。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比较分散,每一个单元都是各自独立的知识内容。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把核心素养融入整个学科之中,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层面上,要从物理知识层面的特点、学段特点等方面来对核心素养进行明确、具体化,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当中学生接受物理知识的时候,他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意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中学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概括理解、实践应用、实验探索、求真创新。概括理解指的是学生可以对所学到的知识展开有效地总结,而实验探究指的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实践应用指的是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动手实验中,或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对物理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真创新指的是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拥有证据意识,合理地对问题展开推理,还具备知识迁移及实证能力。这四个方面各有其相应的内容,从而为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依据。
二、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法生硬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中学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足,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整个教学气氛也显得枯燥无味。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这样下去,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体育核心素质教育的缺失
除了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之外,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是造成物理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仅仅将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并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普遍的情况就是,老师会对常考、易考的知识点进行着重点的讲解,但对于不常考的知识点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更别提对物理知识的扩展讲解,以及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起来了。
三、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从物理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进行的抽象概括,并具体运用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是在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素质。其基本内容包括:模型的构建,科学的推理,科学的论证,科学的质疑和创新。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知方式,它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构建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
在某些问题型实验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培养,只要指导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问题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向都很清晰、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也很直观。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能严格遵循老师的设计,就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实验。但是,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找到一种有创意的解决办法,或者是一种有创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他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有了创造性的思维。
(二)加强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重点的理科课程。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提高,就必须用实验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理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思维,从而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好处,还对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光的反射”这一课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一块硬纸板和一面镜子做一次科学实验,并通过观测光线的反射来得出结论。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物理现象来全面、透彻地认识到物理知识的本质,还可以对他们的科学思维进行训练,进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科学态度指的是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该持有的正确的态度和责任感。这一部分包括了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道德,科学的伦理,科学的社会责任。这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层是能够理解科学是建立在对其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并根据其不断地更新和迭代,使其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从而建立起对科学实质的正确看法,并使其成为一种科学态度;第二层次,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是指从物理与科技、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物理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能够积极地与别人合作,并尊重别人,能够根据事实和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脚踏实地,不盲目相信权威;在从事物理学研究及运用物理学结果时,遵守一般公认的伦理准则;对科技、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对生命也充满了爱护,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结语: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学物理课堂,物理老师们应该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在各个层面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中学物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柳昌浩.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4):141.
[2]石永莉.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4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