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徐登贵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登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物理进展,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311.
摘要: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方法陈旧、实践能力缺乏等因素,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实验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3.157311
基金资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以“因材施教”为整体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积极倡导学生培养全新的物理发展观念、科学的物理思维能力及科学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全方位的发展型物理人才。

一、新高考模式的核心内容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一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既能掌握理科知识,又能掌握文科知识,既要夯实科技素养又要培养人文情怀;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高考科目,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开放。容纳了学生的兴趣和专长,有利于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激发潜能。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成为许多学校学生优选科目,更在能力测试方面,新高考模式将学科标准和高考说明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其中包括更低级的“记忆识别”和更高级的“应用数学”。当然各类能力的定义和标准也未脱离教师熟悉的话语体系,既体现了新旧标准的连续性,也反映了新高考模式与传统高考模式的不同特点。与传统的高考模式相比,新高考模式的考试大纲大幅扩充了考试内容,考查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

在当前传统形式的全日制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体系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教育培养。那么,在当前全国新高考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目标下,高中物理教学首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性思维,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将基础物理知识的教学与学校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物理发展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生活、学习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高中物理学科又作为中国高中阶段传统的基础性学科,只有切实做到适应新高考物理核心素养要求,落实新高考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思想的教学实际,从人才培育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大胆地尝试和创新,优化传统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行为及思维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全国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及其管理考核模式等的教育创新改革。其次,教师应还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科学思维,鼓励学生通过长期不断实验探究、情景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的自己的结论,努力建立一种科学理性的物理思维,构建自己的物理学习思维体系,提高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最终更好地深入认识自然界,形成正确有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夯实学科基础

新高考背景下,要想使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基本功就要打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扩展,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物理认知体系。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按照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要求,理解力和运动、质量和惯性的关系,然后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解题应用,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也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建立正确的科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以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

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物理题目,都是设立在物理高中知识基础之上进行的综合性考核,由于全国不同区域的高三学生年龄以及高中教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地区差异,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物理学选修课程的学习进行弥补,使高中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光学、力学以及电磁学、热学等基础知识及科学基本现象。同时,为达到新时期物理学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应在为学生讲解这部分物理概念时,注意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将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中难以直接在课上得到还原的,或是肉眼难以直接观察的物理学现象,通过互联网媒介直观地表现出来,方便学生进一步建立物理科学形象与认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信息化课程教学时,可以先将课程的抽象知识内容直接与实际的形象内容结合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理解二者具体的功能对应及其关系。如在万有引力与航天章节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为学生生动形象地模拟行星围绕恒星做椭圆运动的基本状态及运动轨迹参数,对该行星进行相关计算,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万有引力与航天”模型的数学真实性,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上的创造性和便捷性。

(四)重视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是未来长期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物理意识和物理思维层面入手,让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形成新的感悟和体验。

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也要有意识地利用该节课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探究精神,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再如,在“磁感应强度”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用物理学的术语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这是从物理角度分析问题的一种表现,也是物理概念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

(五)增加实验时数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下确定的高中物理教学,其内容一般直接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进行分析讲解教学,但由于当代普通高中物理学科内还常常含有一些较大量的传统式的有关数学物理定律、定理证明法等及一些较抽象的理论概念,需要教师运用实验研究这种授课方式来直接论证阐明其科学原理、一般运动规律。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依据现有高中课程标准的教材结构和现有高中阶段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来研究制定学生物理实验的教学活动和任务目标,根据高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及其个人心理特征等特点,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并适当增加实验时间,将实验内容做细做实,提高基础课堂效率,进而进行科学的、合理有序的课堂教学设计,确定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

利用物理实验进行直接性的教学理论指导这一课堂教学方式,是现代课堂教学中较为广泛有效而实用的教学课程设计实施方式,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课程实验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结合和应用现代物理学科课程技术所具有的直接教学指导特性,开展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的实验课程教学,通过进行直接的课程解读讲授以及物理实验演示,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上手操作与练习等有效方式去组织实施各种实践性教学工作环节。最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更加系统而全面的直观物理认知体系,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整个物理课堂实践课程的实际课堂效率和课堂教育质量。

三、结语

新高考对高中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内容也比较复杂,很多学生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维进.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
师版),2018(46):133.

[2]熊茂君.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政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收藏界:名师探索,
2018(6):1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