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我国培养具有高素质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具备专业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家也加强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并且2019年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随后2022年5月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因材施教。这些新要求为新时期的中职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新时期的中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是新时期中职教育的一项被关注的内容。语文学科作为中职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公共课程,也是必修学科,在学科教学中也承载着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使命。对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中职语文教学与培养职业素养的关系
所谓的职业素质,就是工作者在漫长的工作中养成的一种专业观念和方法,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技能,专业的内涵很多,但是,职业素养的本质特征却是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紧密相连的,到了这个时候,职业素养的高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测试了,而是要考虑到思想、方法、理论等等。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不但可以学会更多的词语,更多的语言的交流方式,而且还会在语言的教学中体现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不会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加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文化传承参与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中学阶段所有的语言行为都以阅读为出发点。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阅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阅读也是培养职业素养和推动个体终生成长的一种主要力量。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
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就业之前都在普通中学参与教育教学实习,因此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缺乏深度理解。另外,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到岗之后缺乏外出交流或者培训提升的机会,因此教学语文还是停留在旧有的教学方法上,并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新需求,导致语文教学脱离现实需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并未解决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
中职语文学习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学生做好语文学习的衔接工作。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有较多小问题,也缺乏个人薄弱环节的针对性训练。同时他们不够重视学习语文,导致学生中职语文学习过程中依然有较多问题,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不少短板,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或探究性学习时学生参与的效果不佳,影响稳步推进语文教学进程。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取舍教材内容,既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还要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避免教学内容被限制于教材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全方位了解专业、职业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职业特点设计教学计划。例如,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适当减少古诗词教学的时长,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以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时都可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内容整合,如演讲、复述、交谈、电话交谈,等等。教师应适当延长口语表达课的时长,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纠正学生的发音,与学生一起梳理口语交际中的逻辑,由此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口语水平、交际水平的提高,还能为其日后从事营销工作做好充足准备。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教材中的写作上,制定出更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训练计划,围绕着行文标准、文本格式、行文习惯等开展练习活动,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多样化的写作技巧,为其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评价中增强职业精神渗透
教学评价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学习实现诊断、总结、调节和激励引导的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师也要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将学生的学习表现与职业精神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真勤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这也会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环节是否严格地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参与且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既要肯定其优点,也要及时指出其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在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告知学生做好学习与做好工作具有相通之处,都需要一种态度与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职业精神的重要性。
(三)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在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时,教师要有效结合中职生专业特点,这样更有针对性,中职生重视程度相对也会高一些。例如计算机专业,教师应侧重训练学生策划书、简报的写作,市场营销专业重点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报告的练习,旅游专业则注重于旅游景点的说明介绍的训练……样应用文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联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则会有质的提升。
结束语
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应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实践活动,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布置多样化的课后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素养、职业精神的增强真正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治萍.职业素养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169.
[2]吴丹丹.语文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联系与构建[J].课外语文,2019(34):76-77.
[3]裴征.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116.
[4]杜太平.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甘肃教育,2019(06):62.
[5]张文静.试论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