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王小柯 白杨 王洁 李蒙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小柯 白杨 王洁 李蒙颖,.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生物学报,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7.
摘要: 高中生物学内容涉及生命活动规律、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将会推动生物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的效率,所以,生活化教学一经提出,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怎样才能让它的作用最大化,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有效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87
基金资助: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对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学科中的生活内容,让学生通过现实情景来进行生物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也符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坚持生活化原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意义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这导致了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首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其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更具热情,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立的生物知识探究能力。最后是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特别是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生物知识,通过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条理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梳理生物知识。由此可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理论极具现实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生活素材

将生活化教学理论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就是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单纯地采用知识讲授的方法,要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紧密联系,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否则就不能真正地体现出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和意义。在高中时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人生阅历,他们能够看到许多跟生活有关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老师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研读,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与生活相契合的知识点,并将其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感受生物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学科素养。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将会接触到大量的生物学知识,而他们的经历也将直接影响到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寻找教材中和生活相关联的事物,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课程学习中。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累积,能够减轻学习的压力,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究。

例如,在“细胞内的无机物”这一课中,老师可以将“脉动饮料”这一类的产品与同学们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要求同学们仔细阅读脉动饮料瓶上的产品说明书,可以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在产品的成分列表中,都有什么成分?在口渴的时候,喝一杯“脉动饮料”,不但可以达到补水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摄取到其他的元素。那么,这种物质对人类的细胞有什么影响呢?它对人体细胞的功能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对饮料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饮料中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好奇心。把“导入”工作做好,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景观或家庭植物,引导学生观察阳光、空气、水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本质。又如,在学习细胞结构时,可以请学生用身边的日常用品如鸡蛋、葡萄等类比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深理解。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情境,让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系列高清的细胞显微图像,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到复杂的人体组织细胞,如神经元、心肌细胞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动画模拟,展示这些细胞在各自环境中执行的不同功能,如神经元的电信号传导、心肌细胞的协调收缩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不同的细胞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该细胞的特点、功能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随后,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分析结果。例如,在学习酶的催化作用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洗衣粉、肉嫩精等日用品进行实验,探究酶的最适条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酶的本质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酶的基本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洗衣粉中的酶如何帮助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这样的预习不仅为学生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接着,在实验设计阶段,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框架,不仅限于使用洗衣粉和肥皂,还可以探索其他含酶的日常用品,如口腔清洁产品中的酶如何促进牙齿清洁与口腔健康,或是食品工业中酶在面包发酵、果汁澄清等方面的应用。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头脑风暴,每组选择一个特定方向进行深入探究,并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所需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及数据记录方式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安全规范,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不同品牌的洗衣粉中酶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导致去污效果有显著差异,进而引发对酶种类与催化效率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分享各自的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收集的数据以及分析得出的结论。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够从同伴那里学习到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思考角度,还能在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终,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酶在生物体内外的重要作用,以及通过探究性实验学习生物学的意义所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结语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高中生们在生活中体验生物知识,在生物学习中对生活进行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丽平.高中生物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04):97-99.

[2]陈乐银.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3,(13):106-109.

[3]许龙,姜淼.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3):24-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