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过去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考与研究意识和能力,认为给他们传授生物基础知识,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考试就足够了,这会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从教材和教育实际出发,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更多。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如模拟生态系统、细胞结构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结合生物学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知识。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知识理解
生物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是抽象的,通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如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这种直观呈现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通过讨论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兴趣,助推进步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教材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把老师的权利适当地放给学生,可以成立学生小老师教研组,一起讨论生物情景教学教法,甚至共同写教案,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例如,在讲解“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单元的内容时,用一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在初中生物中有简单了解到杂交育种对不对?那么你们知道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的联系吗?”以此导入本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再把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师还可以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袁老曾说过搞科研就像跳高,他有两个梦,都是关于社会人民的梦,年迈的他依旧奋斗在一线,去年他在海南杂交水稻试验田工作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于去年五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是他牵挂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还在后人手中延续,这种精神随着杂交水稻的亩产而增长,袁老的精神也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由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由此可见,课堂上提出的这种问题和事件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避免出现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和话题,这会干扰课堂教学和教学规划,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1]。
(二)结合情景,丰富体验
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抽象的知识较多,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讲述为主,基础不好的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口头讲述和黑板板书的基础上辅以图片、图表、视频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想象力,引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才能化知识的抽象性为具体性,为学生指明了解决生物问题的新方向。一些生物理论在字面上显得比较抽象和复杂,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理解,而且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根本无法理解。因此,在生物课堂应设置相关情景,运用更具体的形式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情景[2]。例如“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这一章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的重点,在高考试卷中占比也比较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丰富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从生物科学角度探索环境保护方式的视频案例,这样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化地了解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三)整合实验,优化操作
这类生物活动重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生物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生物课堂的教学做合一,简单来说就是构建生物实验情景。例如,在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知识时,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实验。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示相关的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和实验兴趣。其次,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验和观察,开展验证“光合作用”的实验。首先准备实验相关的器材,然后依据步骤开展实验:1、在上课之前,把天竺葵放在阴凉、黑暗(照不到阳光)的地方一至两天,让它充分消耗自身所含的淀粉。2、完成第一步后,拿出放在阴暗地方的天竺葵,挑一些比较大、颜色比较绿的叶子,然后用黑色的厚纸张将它的正面和背面都覆盖起来。注意,黑色厚纸张的面积大约要占叶子面积的一半,且使用的纸张大小和现状要一模一样,也必须要对齐,再用曲别针固定住。完成以上准备后,我们将天竺葵置于日光下4至6个小时。3、完成第二步后,取一片经过遮光处理的叶片和一片照过太阳的叶片置于开水中煮沸3分钟,以破坏其叶肉细胞。4、完成第三步后,我们将经过煮沸的两片叶子捞出,放入一只盛有酒精的锥形瓶内,瓶口用准备的棉絮密封。再把锥形瓶放入装有沸水的烧杯里,隔水加热,是为了让叶绿素充分溶解在酒精中。当锥形瓶子内的叶子颜色褪了,颜色变得黄白时,就把酒精灯移开,用镊子取出叶片,用清水冲净叶子,然后放到白色的瓷盘里。5、完成第四步后,我们将白瓷盘里的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在两个叶片上均匀地滴下,观察其变化。笔者针对实验的目的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绿叶中的色素有哪些?碘酒稀释液可否用其他材料替代(材料用具)?为什么要用清水冲净叶片?(实验条件)?如何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实验仪器)?这些问题由浅入深,逐层递进,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将问题各个击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不但动手,还要动脑,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知识,体会生物价值。
结语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生物基础知识搭建多元的生物情景课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水平,为其今后的学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巍.谈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才智,2020(32):104.
[2] 徐文静.浅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65-69.
[3] 李金香.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