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贾雯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雯婷,.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物理进展,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374.
摘要: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夯实基础。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运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74
基金资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法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首先体现在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不仅需要听讲和记忆,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结论。这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还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以“声音的特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依照以下步骤实施探究式教学。步骤一:问题情境的导入。教师可以首先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我们为何能听到声音?不同物体为何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声音奥秘的好奇心。步骤二:背景知识的铺垫。紧接着,教师应简要介绍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基本原理。这些基础知识将为学生的后续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步骤三:实验探究的组织。在理论知识铺垫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实验装置和材料,如弹簧、玻璃管、铜片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物体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或者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现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特性。步骤四:实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当实验探究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发现,提炼声音的特性规律,全面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优势互补

探究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以“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来结合不同教学方法:步骤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如:“假设我们有一个沉重的物体需要移动,你们会如何运用力量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呢?”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步骤二:导入性讲解。在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简短的导入性讲解,介绍力、运动状态以及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基本概念,为学生后续的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步骤三:探究式教学。在学生对相关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实验或利用图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步骤四:巩固与反思。在探究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来辅助教学。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如船只在水面上轻盈航行的画面、潜水艇在水中自由沉浮的情境等。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软件制作浮力的微观过程动画,清晰展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力分布和浮力的产生机制。通过动画的慢放、暂停等功能,学生可以仔细观察并理解浮力产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除了视频和动画,教师还可以引入浮力仿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模拟真实的浮力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调整物体的形状、质量、液体的密度等参数,观察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与浮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教程等,了解浮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仿真实验软件解决一个与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广大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世福.诱思探究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21).

[2]沈峰.融入生活化理念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初探[J].科技风.2020,(36).

[3]李继勋.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资讯.2019,(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