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29

世纪中文出版社 ——“建设顶级中文期刊”为使命!期待与您同行......
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合儒莎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合儒莎 ,. 浅析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 历史教学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816.
摘要: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育实践者必须深刻理解历史核心素养要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816
基金资助:

前言

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师都是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主战场”,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却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独立发展,很难促进学生的进步。鉴于此,广大初中历史教育实践者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初中历史教学,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取得巨大胜利。下面,笔者就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作一些阐述与说明。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因为历史课的学科属性比较突出,因此,老师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初中历史学习成绩。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在这种教学目标下,初中历史老师要把创设的教学内容与学科目标相融合,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独特的方法来了解不同地点、不同时空的历史相互串联,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历史发展的牵连性与整体性。

例如,在历史实证的培养方面,历史老师在讲述“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一主题时,会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兴趣出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网络上进行调查和访问,并将学生所搜集的资料,以生动的情境演绎出来,并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将搜集到的视频、照片、资料等展现给大家。这样的上课方式,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搜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对于历史素养的培养往往就是在以学生学习课本基础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教育加以辅助,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以问题为核心,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初中学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反思和回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获得正确的回答,就要结合所处的时代,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索、思考和比较。

首先,一般的历史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整理、表述,或者与同学、老师分享、交流,如“洋务运动”这一课,老师们可以把各大研究者对这场运动的观点加以说明,从而指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探讨。这时老师就可以把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并提供有关材料,通过互联网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觉得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近代化进程,有些学生则觉得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不但在于经济上,而且思想文化也是推动我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其次,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表述历史现象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上,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我们要重视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和处理问题。但问题的产生其实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假设没有提问,那就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转变自己的问题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表述历史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历史教学,都是以本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在我国,许多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过于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导致许多初中生对所谓西方文化中的“超级英雄”如雷贯耳,对本国历史却一窍不通。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震撼学生的心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例如,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包含了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血泪史,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但是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会放弃抵抗,中国人民和侵略者不屈不挠地战斗着。在这个历史时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老师可以以历史照片、历史纪实等形式呈现给学生,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邀请抗战老英雄来给学生讲故事,这比单纯地讲授教材强多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也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也清楚地指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节,以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参与度。通过历史老师的正确指导,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使其形成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这样,历史教学的目标就会得以实现。

比如老师在讲解 “红军长征”这一课题的时候,可以在历史教室里进行相关的辩论。比如,像“红军长征是否是正确之举”之类的辩论赛,首先挑选十个学生作为辩论赛辩手,优先选择自愿参加活动的,其他的人则会在后面当观众,然后把座椅拉向两边,形成正反两个阵营。由历史老师担任主持人,在辩论结束后,由旁边的观众向正反两方提出关于“长征”的问题,并在结束后进行匿名投票,最终选出胜利方,结束后老师会给他们发放奖品,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在以后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激励败方继续努力。这种历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发掘查找历史,从而使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历史反思和历史理解的学科素养。

五、建立模块化历史评价体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一个模块化的评估系统,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库,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学习。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模块化的历史评估系统。首先,应多元化评估的内容。举例来说,在讲解「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就其历史的认识与技巧而言,初中生应该了解美国1787年的宪法及联邦制的权力架构,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其次,评估对象要多元化。实施评估的对象应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工作者,而不能以学生的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为主要手段。在这一评估中,学生要自我反省,对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促使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最后,评估方法要多元化。在过去的初中历史课上,老师很多时候都会采用一个考核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事实上,恨这种方法很难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在校表现,使用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对其进行具体的评价。这种不同的考核方法,让结果更加的科学和合理。

结语

新课程实施后,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讲授历史时要充分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探索。 兴趣爱好历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兴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47-148.

[2]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

[3]谢高潮.在核心素养统摄下理解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思想内涵[J].历史教学问题,2018(05):113-1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