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王余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余娜 ,.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 历史教学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829.
摘要:
在新时期对历史学科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将现今社会对学生历史素养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相结合,提出了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思想,强调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历史案例,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科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从组织主题探究,重视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深入挖掘教材,关注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开展对比研究,重视培养历史解释素养、正确评价历史,关注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等角度,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829
基金资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基于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设计,融入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立足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系统

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其中所包含的人和事物信息众多,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更是包含着跨度极大的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古代史、近代史、外国史、世界史、现代史等,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事件具体时间、人物关联、影响因素等,学生要牢牢地记忆和掌握是非常困难的。在这其中,还有许多琐碎的知识点,容易使人混淆。对此,历史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应当立足核心素养,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在帮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利用更加明确的线索和脉络梳理方式,让课堂逻辑更加清晰明确,引导学生建立更加完善和清晰的历史知识系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学习为例,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非常琐碎,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优化,以时间为脉络,将其重要的三个时间节点梳理开来,按照会议召开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清楚呈现出相关历史信息。如,在“会议召开中”的分支上,清楚列出地点、内容以及意义等;在“会议召开后”具体列出一系列思想上拨乱反正以及平反冤假错案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知识网络梳理中,形成思路通畅的知识模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多样化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多元素养发展

不管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有曲折也有辉煌,有战争也有和平,不同的历史事件,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看待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对此,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初中历史知识内容,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层次之上,进一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教师可以从多样化的课堂构建角度入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构建课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或者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故事教学、竞赛模仿等,促进学生的多元素养发展。例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学习,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基础内容学习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文化运动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全盘西化还是独立发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的论文,列明论据,展开论证。既能锻炼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还会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在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时候,教师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宋代文化特征进行分享,形式自拟。在这一主题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宋代文化尽情发挥,可以展现与宋代文化相关的影视剧片段,也可以展现宋代的衣食住行等文化特征,甚至还可以吟诵宋词,分享宋代的书法以及国画等艺术作品……在学生尽情发挥个性特长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三、立足核心素养,拓展历史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全局观

由于篇幅和课时等的限制,初中历史教材往往只是针对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等进行概要描述,通过概括性的话语和简单的历史脉络呈现,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以及事项等呈现出来。正因如此,仅仅通过几本历史教材,很难确保学生完全了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和历史全貌。仅就我国的历史来说,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几本教材、寥寥数千语言何以能概括完全,更何况,还有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丰富文明史。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想实现优化提升,同时,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教师必须要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地跳出局限,在内容拓展和形式延伸等方面,适当地进行丰富,引入一些课外的史料信息以及文本资料、图片资源、视频内容、实物例证等,通过电子课件或者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全局观。

例如,对抗日战争来说,教材上将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期间的14年历史归纳为了短短几页文字,其中,仅仅展示出了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史实内容,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件、西安事变、百团大战、长沙会战、《论持久战》等,这些内容仅仅只是14年抗战史上的一部分,还有非常多的英勇事迹和抗战故事没有被呈现出来,如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的上高会战、宣告华北战场正面战争基本结束的太原会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滇缅之战等,还有如雪峰山大捷、八女投江、鸡毛信、地道战等故事。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抗日英雄人物,如赵一曼、杨靖宇、王二小、赵尚志、李爱民……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搜集相关的文学资料和影视资源,设计教学课件,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等影视片段。同时,将相关抗日故事搜集整理成文档资料,分享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更加丰富的历史史实拓展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立足核心素养,探究历史深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逐渐趋于成熟,且身心正处于关键发育阶段,此时正是价值观培育的关键阶段,历史教师应当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相关历史教学资料,向学生传达关于民主、自由、平等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借助于课堂自主探究以及历史深入剖析学习等活动,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增强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引导学生在发现历史和验证历史、剖析历史、感悟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公开分享,或者将其记录下来,形成小论文。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又能够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价值观。

五、结语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诸多领域已经领先世界,西方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政治经济哲学体系很难解释中国为何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基于此,若要深入回答这一问题,只能从中国历史中寻找答案。总体来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融入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詹建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渗透[J].科学咨询,2020(6):240.

[2]姚怡超.深度学习视域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22(9):65-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