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作业与课堂认真听讲同样重要。教师要做好作业的优化设计工作,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要避免单一、重复、机械式的“题海战术”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释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增强对物理的认知;还要善于改革,大胆创新,真正为学生设计有效的作业。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发挥作业的巩固、反馈、导向等多种功能,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真正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师在作业设计之前,要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进行充分的解读,并将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能力目标都融合在作业内容中,让学生发展物理核心素养,实现各个维度能力的综合提升。此外,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作业不应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多样性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会受到兴趣的影响。如果教师只采用统一的作业形式,就难免会阻碍学生的兴趣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遵循多样性原则,为学生布置多种多样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对作业的期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常规的纸质作业,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调研作业、实验作业、阅读作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灵活借助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个性化前置作业
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在课前阶段围绕新知内容和学情设计的学习任务,重在颠覆传统的教学流程,将学生的学习置于课前以及教师的教之前。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知识、方法完成任务,建构初步的认知,同时增强自学意识,锻炼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声音的生产与传播”的课前阶段,教师可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基础,以阅读为主要形式,设计以下前置性作业。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中的吗?你知道声音有速度吗?请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中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圈点勾画关键内容,完成“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仍在一段时间内______。(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物理学界将这种______称作______。条件:声音以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至少填写两种)传播声音,______不能传播声音。注意: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不能混淆。声音的产生条件是______,声音的传播条件是______。(3)声速、回声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和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得快,在______中传播得次之,在______中传播得最慢。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会被______回来,形成______。区别原声与回声的方法是______。温馨提示: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呢?请认真记录,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该作业内容清晰、明确,很容易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有目的地阅读、思考,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地认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尤其会记录好学习问题,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二)设计针对性巩固性作业,助力学生巩固
巩固性作业是教师在课后阶段设计的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为目的的作业。“双减”前的物理巩固性作业以书面练习为主,引发了一些学习问题。“双减”背景下的物理作业应当具有实践性。尤其是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契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可以助力初中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成果,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把握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精心设计具有实践性的巩固性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巩固学习成果。以“两种电荷”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规律、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等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后阶段设计巩固性作业——能否用摩擦的方法使金属棒带电。
【提出问题】请你尝试做一做:手握金属棒,用毛皮摩擦后接触验电器,观察验电器金属箔是否张开?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回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你能用摩擦的方法使金属棒带电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金属、人体、大地都是导体,摩擦后无论金属棒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都将因为与大地连通而无法使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猜想二:金属具有自身的特性而无法通过摩擦的方法带电。你还有什么猜想?请写下你的猜想与依据:______。
【设计实验】写出具体做法: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证明猜想一正确;反之,猜想二正确。针对你的猜想,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反之,则证明你的猜想不正确。请继续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温馨提示: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倘若遇到问题,可以查阅相关的视频资料。)
【进行实验】为验证实验猜想,你将准备的实验器材有:______。
【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______。实验现象:______。你的实验证据支持猜想吗?科学结论的得出是一个曲折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所以,请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试着进一步分析自己的实验现象,做出猜想。实验现象的进一步分析与猜想:______。通过操作实验,你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了吗?得出结论了吗?______。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个性化作业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共同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国雄.“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0):31-33.
[2]赵艳.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物理作业布置原则及控制策略[J].科普童话,2023(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