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不难发现,这一工作不够理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体育课改工作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难以避免会遇到许多的阻力以及困难。其中场地器材、师资力量、教学策略的影响最为直接及深远,不同学者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学生不配合的实际原因,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策略。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比较复杂及多元,因此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分析。
(一)缺乏场地器材
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动项目技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及行为习惯,避免学生消极对待和中途放弃。这一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分层次教学,现有的场地不够理想,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着眼于目前的体育教育教学设施来进行分析及研究。这一点在部分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有的乡村学校生源数量不断上升,但是现有的体育场地却没有进行有效改善,出现了许多不可协调的矛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之中,城市学校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城市学生的人口集中,目前的场地设施尽管有所增加,但是无法更好地满足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需求。部分学校的品牌创设周期相对偏长,资源矛盾较为严峻,导致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学改革工作不够理想。
(二)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学生对教师比较依赖,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课程改革的成效。目前来看,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够充分,整体的教学改革工作受到了师资的制约以及影响。首先,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充分,存在许多错误片面的解读和认知,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调整思路。整体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忽略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1]。其次,小学体育教师参与专门培训以及提升的能动性不足,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了许多弱化学生个体需求的问题及障碍。有的教师直接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教学经验全权包办所有的教学内容,因此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在安排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之中比较随意,没有进行审慎判断以及综合分析。
(三)应试教育影响显著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部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现状不够理想,教师的能力评价工作直接被无视,教学策略和手段较为单一,直接以考试为中心,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教育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课程改革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及矛盾。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乡村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生活教育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融入项目教学中,使小学生能够在感知优秀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体质。例如,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构建更加具有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将《大鱼网》这个游戏融入体育项目训练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速度、合作意识以及灵活性。其间一部分小学生手牵手做渔网,而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活蹦乱跳的鱼儿,他们通过模仿渔民的围捕、鱼儿的奔逃,初步了解“捕鱼”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体会”渔民劳动和丰收的喜悦。通过此类民族游戏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感知海边人家独具特色的风情,同时也将加深其对不同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小学体育运动开展中借助简单的体育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不同的地域文化将能够为学生展现别具特色的运动特点,由此更好地弥补由于体育设施缺失而难以开展体育运动的难点,同时也能够为契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点[2]。
(二)赏识教育法
语言赞赏语言赞赏法是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赏识教育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赏识教育模式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表现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激励也是最为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以便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给予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其能够继续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1)体态赞赏。体态赞赏法就是在体育运动中,教师通过特定的肢体语言向学生表达鼓励和赞赏,这更像是一种对学生的无声赞赏,而且其同样有着非常显著的鼓励效用[3]。例如,在学生完成了某些有难度的项目或者姿势比较标准时,教师可及时地竖起大拇指或者给予其一个拥抱等肢体语言来展示对其的表扬和肯定。
(2)目光赞赏。目光赞赏法是赏识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表现,这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信心有着激励作用,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实际的体育项目中,教师运用目光赞赏法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始终带着赞赏的目光来教导每个学生,以便通过眼神向学生传递肯定和赞赏,对其不规范的动作等进行及时温和地纠正,在其规范完成后再次给予肯定的目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三)游戏教学法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发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促使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实现“玩”中“学”,进而更好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足球运球”技巧时,体育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带球越过障碍”的游戏,让学生列队行进,在10-15米范围内放置2-4个障碍,学生需要带球越过障碍后才能完成投篮,在带球过程中可运用“牛尾”“踩单车”“马修斯过人”等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为了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防守能力,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出“贴膏药”的游戏方式,即让两个学生进行1对1活动,进攻队员贴着持球盯着进攻队员,如果5秒内不让对方完成转体摆脱,那就是成功的,这可以提高学生的防守积极性,也可以训练进攻队员的背身拿球能力。将游戏化的情境融入乡村足球运动中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足球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保持更高的热情参与其中。再如,在快速跑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送外卖”的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接力的方式将“外卖”送到指定地点,最终用时最少的小组获得胜利,而输的一方则需要多跑一圈操场,以此在竞争环境中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三、结语
乡村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改革为乡村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依据,目前乡村小学体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基层学校合理布局规划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工作,发挥体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最终实现体育赋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敏,何启安.皖北农村留守青少年体质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0(01):97-99.
[2]刘国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学校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20(09):70-76.
[3]孙彩霞,洪舒菲.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教育导刊,2020(1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