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包括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都会综合地表现为价值观,其中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及语言建构与运用四个方面,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基础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要性
(一)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的教育方法
学生在阅读的学习中会接触各种类型的阅读文本,在基础的阅读教学中,这些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内容,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文化视野,培养成多元的阅读思维,而学生的各项素养能力也会得到丰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基础的支撑[1]。在丰富的语文阅读材料中,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学作品,能够使学生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核心素养得到升华,学生接触到比日常更加丰富的语境,同时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也会更加高效。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教育方法,使教师的教育思路更加明确。
(二)阅读教学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以语篇作为载体,通过感知及分析等过程来进行思维活动,学生会逐渐辨析语言与文化,进而达到培养阅读教学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不是单一的,文字带给学生的信息是丰富的,而语篇中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所以学生的认知视野会逐渐提升,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辨析知识的过程,不断地思考才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成长,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知识逐渐深入学习,从而健全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
二、导向核心素养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领深度对话,促进深入解读文本
阅读首重一个“读”字,小学阶段的阅读首先都是从朗读开始,在视、声、念的结合中,做到精神的统一,由此在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深刻的印象,而不断的反复也能巩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这方面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与对话的方式去学习与记忆阅读文本,从变化的语气、起伏的声调和固定的节奏,可以让小学生在记忆部分内容时就能够做到对文本的推导记忆,还原每一个标点、词语或者句子。
如,面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一篇课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带头进行朗诵,用气势磅礴的话语震撼人心,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学生的内心中建立初步的印象。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学习周总理发言时的气势,在教学中埋下让学生学习周总理的种子。而对古诗文的阅读,则需要更加偏重文本的意境,在变化性的朗读中贴近理解诗词的精神内核,用简单质朴的文字打动学生,从绵延的江河到浩荡的情感,学生更能够理解到先贤的气魄与智慧,有力地在阅读中发扬了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形成传承文化的精神信念。在不断地朗读或者与其他学生进行对话中,小学生能够进一步推敲与理解文本的语言性质,对其中的意蕴与情感做到深入分析,从而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入交流。
(二)利用想象,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阅读,需要想象,学生的个性思维养成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的想象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对文本探索的欲望,使教学内容依据学习主体而动,要以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各种内容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励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唤醒、超越、挑战和升华,应作为课堂阅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中,要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不断想象,由文本延伸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如此,方能够实现文本内涵的深层探究,才能打开课堂教学思路。
例如,在《我们奇妙的世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非常奇妙,在这个世界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平凡生活中的美,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和感悟,你就会发现,世界原来这般美好,今天,我们要边读边想象,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生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边读边想象和思考,生活中一些普通的景色在学生眼中也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在读到有关云彩的语句时,学生想象出了云朵的各种形状;在读到大地的有关段落时,学生想象出了四季美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借助活动,打开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活动的支持,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禁锢了学生的天性,那么其能力就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课堂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为学生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不断展示自我、突破自我,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文本的内容,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使课堂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服务,立足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白鹭》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文章产生审美愿望:“同学们,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你会看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画面,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文章,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配乐,我们小组之间互相打分,而后,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分数最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逐渐升华,而且在朗读的时候投入的感情更多,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巧妙交流评价,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评价与总结的过程,缺少思考的阅读是没有灵魂的,对学生的能力成长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的综合交流评价,让不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每个人都在阅读中收获了不同的知识与思维,在互动交流中可以使一份思维与知识变成两份,如果班级上的学生都能够做到互相分享,那么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大的裨益。
在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的阅读总结中,教师更是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辩驳,从而在自由组织的形式下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知识,学习他人的思想,锻炼了个人的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的理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制定符合实际教学安排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形成主动吸收语文知识的习惯,那么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中,就会具备扎实的学习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而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也会不断提升,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素养更为深厚。
参考文献:
[1]郗良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2]贾艳华.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