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思维导图为框架,构建知识体系
现在的物理题目往往是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学生必须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但现在大部分物理老师在上复习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缺乏思考,不会分析物理现象,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地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导图以关键字眼作为框架,既限定了学生思考的范围,又给与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还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点分类与整合。思维导图是对某一部分的整体把握,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点一目了然,也可以发现自己哪部分的知识还有漏缺,并进行补充和突破。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与专题内容进行知识的整理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目标明确化,逐个突破,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进行声现象复习时,教师可以以平时的英语听力考试作为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听到声音?首先广播室接通电源使扬声器发出英语听力的内容(声音的产生);扬声器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声音需要传播过来(声音的传播);最后进入学生的耳朵引起听觉神经的反应从而听到声音(人耳)。通过这些关键词构建声现象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将知识点逐一呈现。
二、以基础促巩固,促提升
进入复习阶段许多成绩好的同学往往对基础题视而不见,不愿意做,甚至不做,反而找一些难题来做,以为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但事与愿违,这些同学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绩反而退步了,自信心也遭到打击,对学习物理也变得迷茫起来。学习其实是一个基础—融合—提升的过程。扎实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如果连基础知识都不过关,何来对知识的能活运用,更谈不上解题。
其实物理学科的难题只不过是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而已。只考察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是基础题,两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中档题,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难题。因此在复习阶段更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与理解,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把问题潜在的知识点找出来,化繁为简,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也大大缩短复习所用的时间。
例:如图甲所示一辆汽车将一物体从水里打捞上来,请在乙图中画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刚一看题目,班上许多同学都觉得无从下手,也无法确定拉力随时间的变化,认定这是一道难题,难以解决。
教师:请同学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到多少个力?
学生: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重力G,浮力F浮,拉力F拉。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物体所受到3个力的表达式?
学生:G=F浮+F拉
教师:请同学们说出物体从水打捞上来的过程中G的变化?
学生:根据公式G=mg,物体的m不变,则G也没有变。
教师:请同学们说出物体从水打捞上来的过程中F浮的变化?
学生: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物体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V排没有变,所以F浮也没有变;当物体的上表面由刚露出水面到整体离开水面的过程中,V排逐渐变小,导致F浮也跟着变小。物体全部离开水面之后,F浮为0。
教师:那么根据G=F浮+F拉,可以得出F拉的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因为在上升的过程G一直不变,F浮先不变,则F拉也不变;接着F浮变小,则F拉也变大;最后为F浮=0,则F拉=G。
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题目所融合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解决,一道难题就迎刃而解。
三、建立学习小组,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一个物理老师往往要担任3—4个班的物理教学,那必然导致不能同时关注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监督。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包括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变得很有必要。通过学习小组,老师辅导组长,组长辅导组员,可以使学生受辅导的面大大增加。老师辅导的人数少了,就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与物理课程标准,对组长的辅导也更精准。组长在对组员进行辅导、讲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分析与思考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由于同学之间相处的气氛融洽,有共同的语言与爱好,组员在接受辅导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组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会逐步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学习的自信力也会回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四、从样本估算整体,从个性覆盖全体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侧重,针对全班薄弱的环节,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学生的易混点、易错点得以纠正和巩固。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易错点呢?平时学生上交的作业;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堂上练习以及课后学生的问问题,都是老师发现与收集学生薄弱知识点的来源。通过对部分学生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发现班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为我们接下来的复习提供侧重点。
复习课应以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内容为载体,帮助学生对应知应会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复习内容要突出基础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在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只有更适合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金爱.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
[3]韩爱明.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5(17):113.
[4]刘远春.初中物理复习教学“问题链”设计初探[J].物理通报,2020(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