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在作业设计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其一,作业设计遵循适量性,这要求教师要克服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题海战术,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巩固。其二,作业设计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小学语文作业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要采用开放的理念,将作业延伸到生活和社会中,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其三,作业设计要遵循灵活性。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随时调整和优化,利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锻炼学生在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丰富作业形式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外界的感知都是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他们来说,觉得生活是五颜六色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发展特点,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丰富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主要是以听说读写为主,目的是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调查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并且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利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更深层次地巩固和消化学习的课堂内容。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材料,自己亲自制作一只船,然后打一盆水将船放在水里面,观察船在水里面浮动的状态,然后再结合实际课文内容,如果将它们放在晚上灯光下,他们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比如在学习蜜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附近的花坛里面去找一些蜜蜂,然后观察蜜蜂采蜜的状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蜜蜂采蜜的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丰富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作业,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地完成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内容设计方面也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人爱好展现出一定的新颖性。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做游戏;而有的学生喜欢猜谜语,喜欢手工制作,喜欢编故事。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将作业内容趣味化。比如为了加强学生对生词的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作业以成语接龙的形式、词语串联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有效达到了学生对相关词语的复习和记忆的目的。或者教师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可以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主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一个故事,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什么是大自然的声音,也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然后让学生将大自然的声音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声音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完成了作业,享受到完成作业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乐于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作业层次化
因为学生在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技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将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这样就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综合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B层是综合能力中等的学生,C层是综合能力一般的学生。那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C层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作业,围绕学习的生词、生字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目的是让他们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的巩固和拓展。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在作业内容设计上就要增加一定的难度,然后对相关题目进行拓展,让他们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提高他们的语文技能。对于A层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作业,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四、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作业的综合性
作业不仅是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也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可以通过作业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把作业与其他科目相结合,向生活方面进行拓展,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个性化方面得到有效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综合化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找准切合点,将语文与其他科目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开展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本所描述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采用画画的形式突显其中一个季节的特征,也可以在画面中增加一些人物元素,进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五、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将作业生活化
小学语文的选材一般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多让学生出去走一走,拉近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以及和社会的距离,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感受,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教师在生活化作业设计方面一定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以实践为基础,采用丰富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一定要重视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分层次设计相关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进而促进学生主动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玥.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今日教育,2020(09):25-27.
[2]魏蕾.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小班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40-42.
[3]刘维华.“后作业设计”:重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J].基础教育研究,2020(1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