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研究
韦仁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韦仁艳,. 关于繁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4.
摘要:
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标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强调“四个自信”归根到底就是坚定文化自信。作为衍形文字的汉字,最早是以简单的绘图形式出现。简化字出现后,繁体字只能限制在书法、学术、教学研究等领域使用。本人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汉字一还原繁体字便其义自见,其音自来,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繁体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114
基金资助: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中国文字的基础就是象形”“写字就是画画”。对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对象形字的认识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象形率极高的篆书现已罕用,可喜的是在小学生常用《新华字典》中的繁体字,还可以找到许多象形的踪影。繁体保留着汉字最初的造字特点,对小学生的识字启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对繁体字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还原繁体,揭开字的庐山面目

现行小学课本里的汉字都是简化字,而中国早期使用的是繁体字,因缩减笔画繁体字提炼到方便书写、记忆的简化字。汉字笔画虽简单了,但原来表义地形旁被简化了,理解其本义就比较费劲了。如:教授《小池》的一类字“爱”时,先后出示简体字“爱”和繁体字“愛”,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愛”,想想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看了繁体字“愛”后,学生很快就说出“爱”与心有关联,从而明白爱是从心发出来的,是用心感受的,爱是一种心灵美的表现。又如:“视听”一词。我们都知道“视”指用眼看,“听”指用耳闻,但怎么看简化字“视听”,都看不出它们与眼、耳有关。这时教学中出示繁体字“眎聽”,将二者对照着观察,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原来“视(眎)”字有目字旁,“听(聽)”字有耳字旁,它们的字义就非常明了。再如:凤、燕、雁这些字都把部件“鸟”简化了,学生只能凭着固有知识了解它们三字代表鸟类。但教学中我们要更进一步阐明字义,就可出示繁体字“鳯、鷰、鴈”与“凤、燕、雁”,一对照,字义明了了。因此发挥繁体字的表义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字义的理解。

二、还原繁体,理解字的家族姻亲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同偏旁归类识字法,通过一个偏旁找出一大类同偏旁的字,且这一大类的汉字都和一个事物或意思有关。如:“皿”作偏旁的一系列字“盂、盈、盛、盘、盆”均与古代盛东西的器皿有关。但在教学《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的“尽”时,学生只知它的意为“空和没”,可为什么是空和没的意思呢?学生就不知所以然了。我们把它还原成繁体为“盡”,“盡”在《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中意思为“皿中空也”,“尽”竟然与器皿有关,它也是属于“皿”偏旁的一类。这样一来,还原繁体解释“尽”要比解释“尺字多两点”直观形象得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三、还原繁体,形象字的抽象笔画

汉字的流变历程是由最初的具象图形演变成为如今的抽象符号,抽象的符号要用形象的观察来领会,其费劲程度就不言而喻了。在《新华字典》里的繁体字还可以找到当初汉字具体形象的踪影,这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识字助上有力的一臂。如:“门”字的繁体字“門”,它像两扇开启的门。“车”字的繁体字“車”,竖看还不像车,但把它倒转过来看,就很像古代战车的正背面,中间一竖就成两轮之间的横轴,上下两横就变成左右两侧的轮子,中间方形部分像车厢。

“学”字的繁体字“學”,上部中间两个“×”,组成一个“爻”字,爻是《周易》代表阴阳的长短符号,《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的“爻”字就是代表道的意思。“爻”字两侧是非常慎重地捧着爻的左右两只手,中部的“∏”代表求学的房屋,底部“子”表示求学的学子。整个复杂的“學”字经这么一解析,学生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学者,必恭敬也,必答疑解惑也。

四、还原繁体,校正字的易混读音

很多繁体字的一个部件是表音的,这个部件可确认字的读音。但被简化后,本来可以作为读音依据的部件被省略或者换一个不相干的部件,因而影响了字的正确读音。如果能还原繁体字呈现字表音的部件,其正确的读音立马呼之欲出,且牢记不忘。

如:“淀”字正确的读音为“diàn”,但这个字很容易被误读成“dìng”,实践教学中多次发现学生难以纠正错音。如果我们把它还原成繁体字“澱”,根据声旁规律,学生就能牢牢记住发宫殿的“殿”的读音。

五、还原繁体,辨析字的灵活多义

汉字简化后常常有一简对多繁的汉字,即把意思毫无关联的几个字归结为一个字共用,使得学生难懂不同场合的不同意思。如:“云深不知处”的“云”可还原成“雲”,但“人云亦云”的“云”没有繁体字,简化后只使用同一个“云”,就得教学生辨析一字多义了。“面”和“云”一样,见面的“面”没有繁体字,但面条的“面”的繁体为“麵”,一旦还原为繁体,对五谷不分的小学生来说不仅认识了一个“面”字,而且还懂得一个常识——面条是小麦做的。再如:表示计量单位的“升”、日出的“升”、升职升官的“升”,三个“升”在古代都不是同一个字,计量单位的升没有简化字,日出的升为“昇”,升官的升为“陞”,如果将“升”的这两个繁体字还原出来就容易辨析多义了。

总之,繁体字内涵博大、寓意深远,保留着《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笔画的基本原貌,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它对我们的小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繁体字是否就一定会比简化字来得好用,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这里笔者亦没有资格多议,但繁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对解释汉字本义的独特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仅对繁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中日益突出的一些优势,做了粗浅的论述,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们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李拉毛.快乐识字视域小学语文低年级高效识字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20(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