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需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重要理论工具,其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落实唯物史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必要性
(一)唯物史观是理解历史本质的关键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它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历史并非简单的堆砌和罗列,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强调从社会存在出发,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有助于他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它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意志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时,要摒弃主观臆断和偏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客观性,避免在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过于片面或极端。
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它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无序的、杂乱的,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这些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这些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二)唯物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爆炸、网络传播等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信息真假难辨、价值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纽带进行历史分析。通过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他们能够更好地辨别历史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这种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历史时更加深入和全面,还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三)唯物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荣耀与苦难。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从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责任和任务。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公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这种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进步。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落实唯物史观的策略
(一)深入解读历史事件,揭示其背后的唯物史观
历史事件作为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唯物史观。以“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这一历史事件,揭示其背后的唯物史观内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北京人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的出现究竟象征着什么里程碑式的发展?他们的生存方式、所使用的工具等,又是如何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将能够逐步认识到,劳动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在北京人身上的体现,正是人类社会早期物质生产活动的生动写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还能使他们深刻领会到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分析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明清时期为何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唯物史观中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历史分析中。例如,教师可以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明清时期的社会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并提升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联系现实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与现实息息相关,将两者紧密相连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危机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同时,中国人民在抗争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又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延续性和现实性,理解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示。进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实际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初中历史教学通过深入解读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规律、联系现实社会,有效落实了唯物史观。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期待学生们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洞察历史与现实,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盖志荣.初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 2022(27):42-44.
[2]李逸超.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唯物史观——以《古代日本》一课为例[J].科学咨询, 2023(10):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