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优化教育教学质量
其格乐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其格乐更,.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优化教育教学质量[J].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摘要: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品质和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学前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责任。新时期对幼儿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试析新时期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路径。
关键词: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22
基金资助:

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始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幼儿进入社会后,对人以及陌生事物进行认知、接触的过程,幼儿开始学习如何与其他人交流互动,学会大量生活的技巧与经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简单事物的自主处理能力。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论目前幼儿良好行为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提高幼儿良好行为教育质量的方法,希望能提供启迪性教育参考价值。

一、幼儿习惯教育现状分析

“幼儿习惯教育”的这一术语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针对生活素养、道德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在学前阶段教育中,幼儿习惯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幼儿的活动权利,不将活动内容强加给幼儿,并将“习惯”拓展到学前自我教育的范畴,使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加快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习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幼儿习惯教育可有改善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自理能力等,因此围绕幼儿的习惯养成,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关注家园共育模式,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但是目前,幼儿习惯教育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通常会设置丰富的活动,但是家长普遍存在工作繁忙、对幼儿园活动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导致活动缺乏连续性,习惯教育断层的问题屡见不鲜。同时文献也指出,部分家长有鲜明的个人想法,或在社会中处于高层管理位置,或见多识广,此类家长的幼儿习惯教育中往往存在优越感,习惯于将职场、生活中的一些思维模式带入家园共育模式下,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听从家长,甚至强调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容侵犯,这种问题也会影响幼儿习惯教育效果。

二、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路径

(一)增加幼儿的劳动意识

劳动是一种美德,增加幼儿的劳动意识,不但能够锻炼幼儿独立的品格,提高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使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艰辛,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幼儿在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满足,家长的过度溺爱导致幼儿缺乏劳动意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劳动,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形成劳动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在园期间的各种活动,来增加劳动的参与度。室外活动用到的游戏器械,可以让幼儿帮忙搬运和整理,每天饭后安排小值日生,协助教师收拾餐具,擦桌子等。教师要在幼儿劳动的过程中予以表扬,并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感到这是光荣的事情,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指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

首先,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典范,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意文明行为和语言的应用,时刻提醒幼儿文明礼仪的重要。例如,早上入园时,教师们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同每一位幼儿打招呼,开启一天的幼儿园生活。有些幼儿内向腼腆没有回应,教师就多说几次,俯下身去说“早上好”,绝大部分幼儿还是愿意配合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指导幼儿践行文明礼仪。见到老师、家长、同学要打招呼,文明礼仪不是空洞的几个字,而是具体的行动,要在具体情境的指导中使幼儿易于理解文明礼仪。长期积累下来,幼儿便会掌握很多文明行为习惯,知道怎样做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接受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做错了事要敢于认错说对不起,上课不乱讲话,有事要先跟老师说,不能擅自行动,放学要跟老师和同学们说再见等,这些都是懂礼貌的表现。文明礼仪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在日常教育中多用行动来感染幼儿,发挥榜样作用。

(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由于大脑还处在发展阶段,更多的是用手去感知世界,见到什么都想去摸一下,这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入侵渠道。教师要教育幼儿吃东西前、上厕所后、玩玩具后要认真洗手。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能够为幼儿健康提供保障,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亲和力。

例如,很多幼儿在2~3岁期间就应该开始刷牙,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对刷牙的事情不够重视,幼儿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有的幼儿甚至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没有过刷牙经历,这对幼儿的牙齿健康是十分不利的。教师可以用卡通图片、动画片等形式,先让幼儿了解牙齿的形状、功能等,对牙齿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再告诉幼儿牙齿损坏、龋齿等疾病,让幼儿知道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对牙齿的危害,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够理解保护牙齿,经常刷牙的重要。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教学手段,教幼儿学唱各种行为习惯的儿歌,既提升了幼儿的行为习惯意识,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合理进行挫折教育

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引导幼儿懂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次各种各样的打击或压力。面对困难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要退缩,不要害怕,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尝试用自己的信心和智慧来解决,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堂手工课,带领幼儿利用剪刀、彩纸等制作小动物头冠,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精细动作的肢体协调能力。然后用制作完成的手工作品来做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丑小鸭”的故事,让幼儿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幼儿学习丑小鸭不畏挫折,不轻易放弃,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精神,教育幼儿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要勇敢,要充满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并要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让幼儿获得受益匪浅的行为习惯,从而能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极大的帮助,将幼儿园教学优势完整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俞吉如.行为习惯培养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2):75.

[2]鲍俐利.行为习惯培养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14(07):35.

[3]韩琳.启蒙教育下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5(36):159-1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