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科书编写和审核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求《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教学框架和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标准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与此同时,要求地理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匹配也必须达到同样的高度,这样才能保证地理教学的质量与学生学习的效率。鉴于此,教师以初中内容为例,就地理课程问题进行分析,以供交流。
1、把地理课程与四川实情结合起来教学
例如,《四川省天气趋势》2020年7月1日20时-年7月2日20时,见(图1. 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图1 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由四川省气象局和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发布:7月1日20时~7月2日20时,广安东部,泸州南部,甘孜州西南部,凉山州南部及西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上述地区加强地质灾害防范。2020年7月1日17时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今天晚上:盆地西部阴天转多云,盆地东部阴天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雨,其中达州、广安2市,以及南充、内江、自贡、泸州4市东部有中雨,局部地方大到暴雨;阿坝州和甘孜州北部以多云天气为主,甘孜州南部和攀西地区阴天间多云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地方中到大雨。
又如,四川省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浅层地下水,在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由于四川省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浅层地下水资源分布亦很不均匀,加上大气降水、地表水系等补给条件的差异,各地各种地下水的分布差异较大,总的规律:盆周及川西南山地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盆地内和川西高原地下水资源相对较贫乏;而盆地内呈西富东贫,盆西成都平原、峨眉平原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盆东次之,盆中最贫乏。以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据省内大地构造、地形地貌将全省划分为三大地下水资源区,四个亚区,七个,即:东部盆地区(Ⅰ)、川西南山地区(Ⅱ)、川西高山高原区(Ⅲ),其中东部盆地区又分为盆西(Ⅰ1)、盆中(Ⅰ2)、盆东(Ⅰ3)、及盆周(Ⅰ4)地下水资源亚区。川东盆地水文地质区(Ⅰ): 面积16.25×104km2,为一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按次一级地貌单元及地层分布可将该区划分为四亚区,即:盆西平原孔隙水亚区(Ⅰ1),水文地质次级亚区(Ⅰ1-A)和盆西丘陵低山区水文地质次级亚区(Ⅰ1-B)两部分。盆中红层丘陵裂隙水亚区(Ⅰ2):分布于盆中广大红层丘陵区及相邻的低、中山区,面积约7.23×104km2,可分为盆中低山丘陵区水文地质次级亚区(Ⅰ2-A)和盆中低山区水文地质次级亚区(Ⅰ2-B)两部分。盆东平行岭谷岩溶水、裂隙水亚区(Ⅰ3):分布于盆地东部低、中山区,面积2.29×104km2,由一系列平行狭窄的条形中低山和谷地丘陵组成,地层以侏罗、白垩系红色地层为主,部分背斜核部出露寒武、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和砂、页岩地层,因其地层和地貌有规律的组合,常构成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盆周中低山地岩溶水亚区(Ⅰ4):分布于盆周中山区,面积4.20×104km2,地层以古生界的碳酸盐岩类地层为主,山高谷深,悬崖峭壁,岩溶发育,雨量充沛,裂隙溶洞水丰富。川西南山地水文地质区(Ⅱ):分布于四川西南山区,面积6.02×104km2。岩类齐全,分布杂乱,由此形成复杂的水文地质结构,各类地下水类型均有分布。川西高山高原水文地质区(Ⅲ):分布于川西高原山区,面积26.34×104km2。
2、强调地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
2.1整合细化教材。如何处理教材知识?笔者认为根据数次地理复习的教学过程,对教材要大胆整合,敢于取舍。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将每一条测试要求所涉及的知识细化。通过对具体考点知能的层层细化,放低知识复习的台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学科知识网络,形成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夯实基础,不留知识的盲点。
2.2强化读图教学。把握好读图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试卷》中所涉及的地图类型多样,这就要求在平时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各类图表训练,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和步骤,养成良好的用图和读图习惯。复习时要以图表带知识点,注重知识点图表化。学会文图转换,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提高自身处理图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试时图表阅读从图名、图例开始,分层次获取图表有效信息和隐含信息。分析所读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题目设问,再组织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准确率。
2.3注重规范答题。最近几年地理考试,试题时浅时深,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表述不规范导致的失分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平时答题要注重答题规范。注重答题规范从审题开始,因为审题是答题的前提,要养成好的审题习惯先从仔细读题开始,平时要求学生做题时要多遍读题,先通读了解题目大意,再细读,抓题目关键词,三读题,找初步答案;四读题,验证答案。简答题是地理失分的重点,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平时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白三个问题。即题目考什么?在书本和考点的什么地方?书本和考点怎么解释?然后再来根据题目设问答题。纠正答案不失分,纠正答案的环节不能少,平时要求学生在做完答案后,反复读答案,理顺逻辑关系,订正错别字。类似“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为背景的地理试题已经多次出现,很多地理老师更是认为,“天宫”和“神舟”对接很可能出现在之后的试题中。
3、提醒初中生注意地理试题的解答步骤
地理答题分四步,从今年大纲看,今年地理学科与去年相比基本没变化,在考前最后一个月地理复习上,“在狠抓基础的同时,学生一定要培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时事材料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基础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如何答题了。为此,老师归纳了地理答题“四步走”,帮助学生在地理成绩上走得更好。
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
总而言之,地理能力作为地理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日益被关注与重视。当前,在实际地理学习中,更多地还是进行地理理论知识学习及应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并没有在实际学习中凸显出来。而现行《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特点需要我们创造性开展实践活动式课程,因此,立足于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地理实践教学课程资源是一条有效提升地理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 王佑. 考试周刊. 2019(42).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分析[J]. 林启巧. 当代教研论丛. 2019(03).
[3]差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简景福. 学周刊. 2019(06).
[4]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及实施[J]. 于蓉. 地理教学. 2019(12).
作者简介:刘相(1989-)男,汉族,四川省营山县人,本科,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