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是修订新课程标准后的一个重要工作计划,因为小学是培养个人自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德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塑造自己的个性,实现未来更好的发展。
一、调动班级学生主动管理积极性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实际上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成效,因此,在正常的教学管理中,小学班级可以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并且积极询问班级的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打好道德思想教育的基础。
小学班主任可以主动邀请班里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听取学生对课堂管理的意见,学习课堂管理方法。从细节入手,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同时,在小学管理过程中,积极向上、优秀的班干部也应及时受到表扬,使他们树立工作信心,为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
最后,鉴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小学班主任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课余活动,安排制作贺卡的活动,并准备成长登记资料袋,为班级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小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制定可操作的班级评比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低年级学生就对小学里的各种活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为确保课堂的运作管理,可以向学生灌输自觉遵守校规和自我约束的技巧,小学班主任应制订一套学生可接受的评核制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刚入读小学时所面对的问题,例如“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在学校的行为”等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作出相应的改变,同时在学校课堂建立反馈评价机制,积极针对学生情况作出调整。
根据以上情况,在学校开学时,班主任可以花一些彩色的云朵,里面有不同的颜色。第一种颜色写着“懂得礼貌和谈论文明”;第二种颜色写着“授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第三种颜色写着:“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等等,然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期的长短为学生准备一个模型,模型分为16个模块,每周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作业、课堂互动、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干部在课堂上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可以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根据其他学生提供的资料,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三、形成家校合力
家校合作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生活技能的基础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的重要渠道。当小学生在现阶段不会整理床铺、不懂得自己收拾书包、不懂得使用扫帚等时,小学班主任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使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整理书包等,促进低年级学生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认识,建立劳动意识。同时,逐步摆脱低年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为全面提高质量提供了有力依据。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味溺水、纵容,往往导致低年级学生产生不好的习惯、不守规矩等,因此,小学班主任应主动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建立处罚激励制度,在家庭生活中积极与孩子沟通,与他们沟通等等。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防止对幼儿健康和发展的负面影响。
此外,为了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秋季体育竞赛或学生之间的竞赛鼓励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当涉及到家庭或自身因素,以及无知和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时,小学班级主任应坚持原则,定期进行心理教育,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并形成积极的导向,有利于在各年级学生中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观。
四、树立道德观念,提高自律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班级集体秩序或者奖罚制度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帮助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理想,提高他们的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独立地对任何道德事业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而且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效果。例如,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用故事来启发学生思考,可能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复杂和困难,但教师必须记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无论给学生什么样的结论,教师都要注意学生真实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鼓励。
五、运用鼓励措施,强化道德行为
作为小学生行为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合理运用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学生了解正确的道德行为和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进行有效调整,表现好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作出正确的评价。积极的反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适当和更牢固的联系,让学生在随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根据相关的道德原则行事。同时,教师应该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兴趣,并获得更多关于如何在课堂上提高认识的信息,比如:什么样的反应对学生最有效等,通过及时反馈,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运用有效的反馈手段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情感水平。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道德思想意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德育教育体系引入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是班级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小学班级主任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概念,以优质教育为目标,积极与班级学生沟通,纠正低年级学生的不良习惯,同时建立了班级学生评价工作机制,促进了自主意识的形成,建立家校联合学习模式,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太容.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好家长, 2017(03):111.
[2] 井鸿娟,孙成武.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7(10):1010.
[3] 刘伟兰.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17(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