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对于初中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关注。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教师,更是班级的管理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整个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初中班主任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能够开心学习、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和引导者。由于社会发展变化速度比较快,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紧跟时代发展,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引导教育活动的正确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但是在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没有探究和分析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变化也不了解,导致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惧怕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管理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是不同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多数初中班主任仍然采用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民主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学生和班主任之间和谐的关系。
(三)学生自控能力差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智能产品在生活中日益普及。由于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对高科技产品的诱惑缺乏抵抗力,往往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此外,由于现代初中生见识和思想水平发育较快,逆反心理严重,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学生缺乏集体意识
由于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溺爱下长大,性格比较自私,缺乏团队意识,不愿意迁就别人。这种现象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不会合理解决,导致矛盾加深,扰乱班级正常秩序,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策略
(一) 尊重学生想法,完善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其实归根结底的主体还是学生,那么要管理好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思想,理解学生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后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投入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观念中,老师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忽略了学生想法和感受,而是单纯地想让学生服从老师安排,保障班级教学能够正常进行而不出差错。这种教学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作用的,但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较低的,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感受到是为班主任做的,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再采取包办一切的方式,而应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来。我们可以将班级管理的工作进行细化,采用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作答,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要比班主任一声命令,让学生禁止做某些事情要更加有效。
(二)注重管理方式与语言艺术
初中学生较为敏感,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管理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班主任较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学生犯错后往往是直接批评,而不是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会使学生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不利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管理方式的艺术性,在学生犯错后,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事情缘由,找出根源所在,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班主任一味斥责叛逆心理严重的初中生不仅无法达到管理目的,还会适得其反,降低自身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这不利于后续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班主任还应让学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使其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这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尊重和被需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在循循善诱下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还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应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做出感性判断与理性思考后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获得情感上的成长。
(三)健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成长
健全学生评价机制,对于班级管理来说非常重要,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在心智等方面更加成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但是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还是极其看重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认可和鼓励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及时鼓励学生,这也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我们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再唯分数论,要从多个角度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善于从细节处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信学习、乐于学习。在学生能够出色完成一项任务时,班主任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学生出现小差错或者遇到问题时,班主任不应该直接批评,而是应该先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让批评的声音委婉些,这样更能让学生接受。而居高临下式的批评难以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只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才不会再犯错。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和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学习和自律等方面都能有所进步,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鑫山.浅谈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名师在线,2020(15):95-96.
[2]蔡仁庆.浅析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