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了真正地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优化作业设计,了解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改善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给学生创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日常交流就是建立在使用汉语这门语言的基础上的,语文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将语文作业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通过实际生活的应用来了解和解决语文问题。但是,目前部分语文学科的作业还是沿袭着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大量的作业占据了学生应用语文学科知识的时间,这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摒弃旧的作业观念,进行语文作业的改革。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知能力相对不高,还没有完全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如果不能通过作业进行语言文化上的实践,那么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很难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意思。另外,中国的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种象形文字在漫漫历史长河的沉淀下,相互组合成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1]。不论是人际交流中常用的谦称,还是日常沟通中所用到的含蓄婉转的话语,只有掌握了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书写出正确的字形,传达出正确的意思。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来源有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设计非书面家庭作业时的依据大多是教材和学校制定的参考用书,从而导致布置出的作业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创新性,教师之间也很少进行沟通交流。
(二)类型比较单一
从实际来看,很多教师都会将作业的类型限制在口头表达以及阅读课文上,很少会给学生布置实践和调查等形式的作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期待不足。
(三)没有体现分层的思想
每一位学生都是成长中的独特个体,只有建立分层的作业机制才可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2]。但是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用的时间少,有的学生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这说明教师对于分层作业的设计还有所不足,难免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头和动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以形象化思维为主,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就非常有兴趣,专注研究,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他们才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儿童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去激发。因此,语文教师可借助作业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把兴趣的培养渗透在作业的各个环节中,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法宝。
比如,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为了避免机械、重复地训练,扼杀学生的天性,当一个生字认读结束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去掌握,而是运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完成生字的识记。如可设计成一个字谜、编一个脑筋急转弯或儿歌,这些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布置阅读积累型作业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强调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获取资讯、适应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除了教教材,还要重视对课外阅读的延伸,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学生按照惯例每周阅读一本书,写一张读书笔记。除“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世界名著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随文拓展阅读。例如,学生学习完《腊八粥》一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湘行散记》,去感受沈从文在作品中描述的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关于船头水边的见闻;或者,学生学习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红岩》,去体会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的英勇坚强,对共产党的忠诚;而学习完《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后,教师可以向推荐学生阅读《安德的游战》,带领学生走进科幻小说的世界。
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好书讯息,还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适时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如演讲、读书交流会、辩论赛、经典诗文知识竞赛等[3]。教帅要给了王积极的评价,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感受给自己带来的成就和快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火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设计分层作业
划分作业层次,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情等对布置的作业进行层次划分,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夯实基础,巩固所学,还可以树立信心,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1.改进作业形式,突出学生主体性
传统作业将重点聚焦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而作业的分层设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单元作业而言,教师在制订单元作业时不仅要设计人人都能完成的基础性常规作业,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增加一些有趣的综合活动,进行一定的课外拓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师可设计一些资料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者与同学、家长共同讨论完成。这样的练习基于课本,又将学习活动的空间延伸至课外,可增强学生对“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提升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⒉.创新完成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为了使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可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设计作业。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应全面考虑,确保每个小组队员都有要完成的任务。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第三单元与民间故事有关,为了鼓励学生了解中外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菜单。菜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菜单请学生写一写自己读过的民间故事题目,再填一填听同学讲过的民间故事题目,还要明确自己小组的选题以及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第二部分菜单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人负责菜单的一部分内容,形成最后的成果。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小组成员分享合作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最终的成果进行展示。这种作业形式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升综合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始终遵循“双减”政策提出的要求,作业布置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因材施教,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段特征,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融合课内外相关知识,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使语文作业能够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便于小学生掌握,最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使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金玲.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J].课外语(下),2017(1):70.
[2]徐苏红.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现状调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3】邓敬.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