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历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相应的阅读能力培养也是重要任务。学生只有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自主地对文本进行有效阅读、分析、思考和探究,进而理解文本内容,强化在阅读学习和训练中的吸收和积累,提高审美水平和阅读解题能力,并能更好地在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中有更多收获。不过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还有些许不足和问题,有待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策略和措施加以改善。
一、初中语文教学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一)重分数提升而轻素养发展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分数放在首位,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知与把握不到位,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品质、素养等的发展,相应的教学实践中只关注知识传与技能传授、习题训练、分数提升。这种只在乎纸面成绩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必然会严重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很容易出现学生阅读分数虽高但阅读能力乃至综合素养偏低的情况。
(二)学生兴趣和动力不足
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自身在学习、思考、实践、感悟、反思、总结中不断实现,即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前提。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长期通过枯燥的内容和死板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很难令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和动力。在学生兴趣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只会较为被动地完成阅读任务,并不会投入足够精力,自然很难有重组收获,相应的阅读能力发展和提升较为有限。
(三)教学方式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体会文本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学生阅读能力良好发展的关键。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式并不合理,要么是长期沿用说教讲解这种难以令学生持续产生兴趣的单一方式,要么是没有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相应的教学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良好发展。
(四)集体教学和个性教学协调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往往是以集体教学为主。这是由于语文课时虽多,但是内容量也十分巨大,教学任务较重,同时学生数量较多,教师精力有限,只能通过集体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存在差异,这种以集体教学为主、忽视个性教学的教学模式很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育和指引,导致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有效发展。尤其是部分阅读能力较好或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为集体教学内容、方法等与自身实际需求不契合而难以在阅读学习中有充足、良好收获。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核心素养培育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基础,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而非单单看重成绩分数,是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前提。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等有正确认知,意识到新时期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育人,而非停留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教师只有重视核心素养培育,才能真正做到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等方式记住解题套路。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弄清楚课文几次写到秋天,思考课文题目的含义,对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进行分析并体会母爱的伟大,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意义,体会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深意。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完成这些任务,更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法、情感熏陶法理解课文内涵与情感,了解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形象,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思考、探究的方法,从而起到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作用。
(二)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和思考,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为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考虑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尽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阅读和探究。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展示路线示意图、沿途景色图片等方式,直观而生动地展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线,从而吸引学生兴趣。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受到激发后,主动进行阅读,并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和体悟,实现了阅读能力明显提升。
(三)合理优化教学方式
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优化,无疑能够改善教学效果,助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系统化地传授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分享、交流、探讨。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设置一系列任务,要求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课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作特点,训练识别重点句及根据重点句归纳段意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阅读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吕正操的《纪念白求恩》等文章,鼓励学生基于课堂所学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在课外实践中进一步发展阅读能力。
(四)积极强化个性化教学
强化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并减轻教学负担,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协调集体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引导。例如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好,快速完成了课堂阅读任务,还有部分学生则在阅读学习中遇到了不少阻碍和难题。针对这两部分学生,教师分别采取强化拓展阅读训练以及强化基础阅读训练的方式,合理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构建高质量课堂。
结束语:
综上可知,新时期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要任务。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高度关注学生成长发展情况,针对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分析、综合研究,从学生需要出发优化教学,尽量通过科学、合理而高效的方式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对阅读能力的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瑞金.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7(2):2.
[2] 孙伟.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103.
[3] 景有明.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 202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