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前,针对于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教育部专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不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更要求教学方法都要同步进行调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以较低的教学成本获取较高的教学收益。
为了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和应用“分层作业设计”这种方案。通过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来有效地提升作业效率,从而改善教学的质量。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要性
作业是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1]。传统作业“一刀切”的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优秀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而学困生由于做题吃力,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二、作业分层设计对教师的要求
作业分层设计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对教材有着透彻的理解,又能够将知识点纳入到知识体系中,知道要将学生引领到什么高度上,并且对学生的学情了然于心,知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每个学生个体面临的问题,知道学生的薄弱点和发展潜力。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方法
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可以从下列角度来具体做好作业分层设计:
(一)作业分层的原则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要点和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加强作业针对性,安排分层作业,题目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必做题既基础题,二是选做题。而选做题则相应地分为A、B、C三个级别:A组作业是与课堂实例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侧重于数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使用;B组作业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难度,出题方式较灵活且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C组作业则具有更强的拓展性,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基于开放式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完成其作业并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各自的学习动力,逐渐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2]。
(二)让作业变得精简
在国民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过渡的过程中,太多的作业长期占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绊脚石。现今,新课程改革进行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如果还是单纯依靠加大作业量来巩固学生知识和促进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不科学的,还应重视作业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高年级的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对作业数量和作业内容做个明确的规划,在达到启发、引导、巩固、检测等目的的同时使作业变得精简为学生减负,保障学生不丧失做作业的耐心。
(三)让作业变得多元化
1.普通型作业
即常规性的基础作业。例如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熟练掌握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B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提高计算能力;C层同学计算A层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挑战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游戏性作业
游戏性作业是使学生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游戏性作业使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形式的数学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最符合他们的天性,如乘除法计算的作业,可让学生与同伴、家长玩对口令游戏和闯关游戏等。
3.探究型作业
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探究趣味性作业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作业中适当增加探究性类型的作业。例如,在《条形统计图》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相关数量关系,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做到学以致用。
4.操作性作业
学生的数学作业不应是一些简单的书面作业,还应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的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方面,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四)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
作业评价不应只填写“优良中差”,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性,发挥教师的导向、调控、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不同层次的作业当然要有配套的分层评价体系,所以在作业评价上,教师仍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A层学生,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心理,逐步走向成功。对于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于C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并鼓励他们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
分层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付出的充分尊重,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开展,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方案也应当同步加以改进,实现量小而高效的作业方案。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体现,分层作业为每一个学生设置了“天天向上”的机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琴琴.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12(20):111-113.
[2] 许泉水.基于学习者差异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行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1,6(30):88-90.
作者简介:冯文娟(1982.11-),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本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