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培养初中学生的识图能力是新时期以来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知识,更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本篇文章通过对初中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识图能力培养的意义,同时提出了一些提高地理学科能力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一、初中地理课堂学生识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对地理学科缺乏认识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理学习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对地理课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思想影响了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地理综合性与地域性较强,综合性是指地理学科既有文科知识量大,需要读背东西多,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算能力。地域性是指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要从整体观念上出发,地理学习就是对每一个区域的特点进行了解[1]。学生在接触其他知识时,大多也是经过死记硬背,没有对地理原理深入探究,过分依赖于老师所传递的知识,学生无法自主获取课本中的其他内容。因此识图能力培养存在很大阻碍,在学习时差问题,教师一般会说偏东的地方会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具体举例说明一些地区究竟是早多长时间?也没有画图让学生具体看到差距在哪里。
1.2综合分析能力差
通过调查显示有些学生对每章节、每一部分的地理知识掌握都很好,但在期中考试或综合性的考试时遇到综合类题目,总是很难解决,头脑迷糊,这是因为思路不清晰,即使能够掌握所有的基本知识,但做起题来思维出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一些地理题目需要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一定的深度,用全面观看待问题,但初中学生很少有人具备这种思维,混淆一些概念原理非常普遍。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及农业区位变化和产业重心空间转移两个章节联合起来,向学生询问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农业工业人口数量,气温,人文环境等因素都有哪些区别,学生脑海里没有对区域图的全面认识,没有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对这些题目就无法解决。
1.3受到应试教育影响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背诵大量地理知识,用一些技巧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经纬度时老师会把经纬度划分成一定比例,每一格可以代表多大数字,在遇到经纬度学习的题目是可以直接数格子计算[2]。这样的计算方式帮助学生能够更简单快速完成任务,但是很多学生不会读图,从图中提取不到有用信息,学生可能并不理解这样做是为什么。教师的重点主要放在知识和成绩两方面,把不是考试重点考察的相关内容忽略掉,往往这些社会实践内容更能吸引学生兴趣,但是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受到思维定式的束缚,传统的教育观念难以改变。
二、培养初中学生识图能力的意义
培养地理识图能力对于其他科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都存在一定影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形成。优化课堂效果,学科思维提升对地理知识掌握更加深入,可以更好应对考试,改变传统的学习思维,更加主动的思考问题,提高地理学习成果。
三、地理识图能力培养的策略
3.1以图提问
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地理问题思考上有所改变,设置课堂情景的基础,就是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设置课堂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备课,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寻找优秀课件学习这些老师的方法,在图片问题设计上应该带有层次性,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既能够给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也能够加深问题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思。
设计问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每个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能力强与能力稍微薄弱两个部分,例如我们在学习气候对农业地区分布的影响时,看到分布图我们脑海中第一时间要想到什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国南北地区都有哪些不同的文化,比如北方人喜欢面食,南方人喜欢米饭,这是因为南方雨水量大,水稻产量多,而北方主要种植小麦,在干旱的天气下也能正常生长。教师也可以提出假设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一般课堂上学生是跟着教师的思维完成任务,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就必须先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自主思考相关地理知识,设置情景问题就是重要途径,在吸引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
3.2培养识图意识
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表现出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更加直接,可以丰富学生思维。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在学习地势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撒哈拉沙漠与南极冰原的区别,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这些不同地市之间有何异同?在学习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你愿意在这4个地区选择哪个地区居住?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后,可以将这4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列举出来,让学生自行思考为什么与自己的答案存在不同,带着问题出发,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地理学习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掌握国土情况及地势分布,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南北跨纬度广。虽然国家地图经过数千年变化发展,各种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流传广泛,但是掌握地图技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取到地图上的信息,对这些地图信息加以利用可以准确达到学习目标。
3.3图文转化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道具,比如学习地理分布时教师一般会拿一个地球仪到教室,让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自行购买地图或者地球仪课下学习,在地球仪学习经度与纬度通过形状特征和长度等更好区分[3]。在学习七大洲八大洋这些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拼图大赛看哪个组最先拼出地图。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指的是什么,治水治的是哪一条河流?黄河为什么在历史上如此难以管控?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黄河流域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如果黄河流速过快及泛滥带来的危害,认识到黄河流域的变化历程,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学习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给出高原盆地等地区的图片,要求学生对存在的气候河流进行分析,在了解地势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生产产生的不同影响,地形的多样也影响了人文环境,地形同样也在影响地区气温,寻找图片中的隐藏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地理识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兴趣,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设置情景课堂,层层深入,更有效的开展课堂内容。识图能力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大意义,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能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更高质量的人才。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影响学生识图能力提升的因素,创新地理教学课堂,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治红. 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策略[J]. 2021.
[2]徐炜栋. 识图有法 教学有效——浅析初中地理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文理导航, 2012(30):1.
[3]肖姗姗. 初中地理教学中识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文学少年, 2020, 000(02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