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分层教学能够弥补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理念、智力发育水平等不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各异,这样的个体差异不仅存在于语文学科,还存在于其他学科教学中,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首要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要想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将情况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从而有效弥补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二)分层教学可以实现定制化教学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公平性,要求教师不能差别对待学生,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使教师习惯性地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开展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也趋于统一。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时期,表现为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不统一,在学习上极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当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思路的情况后,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心理,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分层教学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实施定制化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
(三)分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引导不当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教师不要刻意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张扬个性是初中生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显著提升,这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二、分层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层次划分缺乏科学性
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法实施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需要准确掌握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考虑到应试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不少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层次的划分较为随意,关注点仍然集中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身上,这就制约了分层教学的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分层教学的系统性不强
由于语文学科需要背诵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许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低,难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用分层教学要注重分层教学的系统性,在制订教学计划前,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实施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增强分层教学的系统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充分考虑教学因素,导致分层教学在应用中的系统性不强,制约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无法弥补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会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习惯性地将关注点集中在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中,以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为主,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好,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继而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如果在使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路,会造成教学中的不公平,直接影响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确保层次划分的科学性
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是进行层次划分,教师需要明确班级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本着公平、公正的分组原则做好层次划分工作,确保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层次划分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要仅仅以成绩为主,避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目标为核心,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前仔细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弥补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并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关注点应该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知识运用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应用“题海战术”,希望通过加大作业量锻炼学生的做题速度,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育,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以“减负增效”为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表现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外,教学评价也要分层,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出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有力的论据。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调整成绩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增设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环节,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入手,使教学评价的主体更加多样。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准确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学水平,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中积累教学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分层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适应性,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金锋.试探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7):62.
[2] 韩荣菊.分层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智力,2020(34):11-12.
[3] 杨俊文.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3):59-60.
[4] 王福.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9(9):84-85.
[5] 张晓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分析[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C].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4.